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苓散皮科应用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苓散皮科应用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五苓散;皮肤病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05-03

五苓散为张仲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经典方。笔者在现代医学辨病基础上结合六经辨治,将其用于皮肤病治疗,效如桴鼓。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五苓散方证指征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五苓散方证条文有多条,其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是提示运用五苓散的关键。皮肤病中的皮损所表现出的水肿、渗出或顽固性结节倾向,口渴而不多饮,舌淡、苔白滑或淡胖有齿痕为客观依据;从病机而言,即蓄水与津液不足或转输障碍俱可用之。

2 五苓散证基本病机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即饮水入胃后,津液经肺脾输布周身而后下达膀胱,津液上承则口不渴,津液下走则小便利。故在病理状态下,或来源不足,或上述通路失畅(如三焦气化失常),或被邪所干(局部湿阻痰瘀),经输失利(膀胱气化失司),则诸症蜂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强调太阳病治疗不当,伤及心、脾、肾阳,失于温运气化,致水饮内聚,或停中焦,或蓄下焦,水气上逆,症现小便不利、心悸、逆满、头眩等,仲景以苓桂剂治之,取茯苓淡渗利水、定悸,桂枝通阳化气、平冲降逆。其中五苓散以表证未罢、膀胱气化不利之太阳蓄水证及霍乱热多欲饮水者,通阳化气行水,兼解表邪为其最突出之功效,反映出五苓散证患者体内津液存在相对或绝对不足,同时津液的运行和输布都出现了障碍。有学者认为,五苓散证的病机可以“三焦气化不利”而现蓄水、津液不足,或转输障碍为总结,五苓散之作用以“内通三焦,外达皮腠,通阳化气,行水散湿”较为全面之概括[1]。

3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男,6O岁,2011年6月30日初诊。右上额和颞部红斑、水疱,伴疼痛6 d,曾在外院静点阿昔洛韦注射液,口服尼美舒利片,涂喷阿昔洛韦软膏,治疗4 d后,皮损、疼痛未能缓解,因有胃病史,服尼美舒利片后胃部不适加剧。现症:神疲、痛苦貌,体型中等,面色黯黄,右上额水肿性红斑上集簇性绿豆大水疱,部分糜烂、黑痂,眼睑肿胀、眼裂变小,畏光,右鼻唇沟无变浅,颞部及右耳轮密集紧张性粟粒水疱,伴电击样疼痛,时有耳鸣,失眠,口干,心烦躁,食欲差,有汗,恶寒,微发热,大便微溏,小便可,舌体胖黯,苔白灰微腻,脉浮稍数。诊断:蛇串疮(属太阳蓄水合少阳证)。治法:化气行水、和解少阳。方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柴胡15 g,黄芩10 g,炙甘草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生姜3片,大枣15 g,泽泻15 g,白术10 g,桂枝10 g,茯苓10 g,猪苓10 g。5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嘱服药后多饮暖水,忌吹风扇、空调。同时服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外用喷阿昔洛韦软膏,糜烂黑痂处加涂红霉素眼膏,睡前用阿昔洛韦眼用凝胶。

2011年7月6日复诊:患处(额、颞、耳)已无水疱,大部覆干燥痂皮,基底潮红,眼裂正常,上眼睑微肿,仍有轻度畏光,眠可,偶有刺痛,食欲好转,无耳鸣,舌体较前略小但仍黯,苔薄白,脉浮。守方续服5剂后,患处皮肤呈淡褐色,夹杂绿豆大潮红斑,少许灰色痂皮,纳可寐安,无疼痛。后随访3个月,无神经痛发生。

按:本案患者年事已高,患头部带状疱疹,剧烈疼痛,治疗10余日取得理想效果,未出现持久神经痛,实出意外,后随访3个月,确无后遗神经痛发生。患者就诊时,小柴胡汤证确凿无疑,而失眠,口干,心烦躁,食欲差,有汗,恶寒,微发热,其小便无明显变化,选五苓散或猪苓汤,取舍颇难,最后从皮损表现及有汗、恶寒,表明病位仍在表,结合前辈医家运用五苓散治疗神经痛、五官科疾病的成功案例,故与小柴胡汤合方为柴苓汤,以成调节表里、三焦水湿运化之剂,结果疗效显著,避免了神经痛的发生,但同时亦不容忽视患者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

案例2:患者,男,22岁,2011年5月初诊。2011年2月,患者因不洁后出现尿道不适,在外院皮肤性病科查衣原体阳性,淋菌及梅毒等均阴性,以“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口服美满霉素治疗2周,仍时觉排尿不适,有尿频、尿急、尿痛、灼热感,小腹不适,复查衣原体为阴性,并排除其他感染。后又口服阿奇霉素、谷维素、黄酮哌酯等,均不能有效缓解。现症:精神紧张,体瘦肤白,目光惊恐,饮水甚频,仍口干不已,饮多则心下不适欲呕,病后一直如此,双手冰凉,舌黯红,苔薄腻,脉沉滑。西医诊断:性病后尿路综合征。中医诊断:郁证(属太阳蓄水兼少阴阳郁证)。治法:宣通气机、化阴通腑。方以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减:泽泻15 g,白术10 g,桂枝10 g,茯苓10 g,猪苓10 g,柴胡10 g,枳壳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桔梗10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 d后复诊,面有喜色,诉尿时通畅,不痛,无小腹不适,口渴明显减轻,双手仍凉。守方续服3剂后,患者精神可,无明显不适。

按:本案患者先因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经治疗好转,但仍内心惊恐,焦虑不已,可知其多疑易郁之性情;其双手冰凉、脉沉滑、舌黯红,乃阳郁于内,四逆散证备;口渴而频饮水,饮多则欲呕,且小便不适,颇合“水逆”,为五苓散之方证;加桔梗者,与枳壳、白芍、炙甘草,合成排脓散、六一散之结构,祛湿热通窍,并寓提壶揭盖之妙。四川范中林老中医治老年妇女之尿路综合征,恒用四逆散合五苓散加桔梗[2],笔者平时借鉴用之,疗效确切,今借用亦效,所谓“有是证,用是药”、“方与证相应者,乃服之”。

案例3:患儿,女,8岁,2012年3月初诊。四肢、腰部反复出现剧痒丘疹、结节6月余,加重1周。查:精神焦躁、易激惹,体瘦,肤色偏黑,四肢、腰背部密集粟粒至绿豆大黯褐色丘疹,基底微浸润,渗出倾向,部分呈露珠状渗淡黄色液体,有血痂、抓痕,夹杂少许红色新发丘疹、丘疱疹,斑驳状色素沉着,夹苔藓样斑片,上腹部剑突下轻度紧张、左腹股沟可扪及黄豆大淋巴结,夜寐差,多汗,易口渴,纳可,二便无特殊,无鼻炎及异位性皮炎家族史,舌红,苔薄白。半年来交替外用激素软膏(尤卓尔、卤米松)、他克莫司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早期可短期控制,现几无效果。诊断:结节性痒疹(属太阳蓄水兼少阴阳郁证)。治法:宣通气机、化气行水。方以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减:泽泻15 g,白术10 g,桂枝5 g,茯苓10 g,猪苓10 g,柴胡10 g,枳壳10 g,赤芍10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家长照常应用家中既有药物。3剂后,家长代诉患处已干涸、新发丘疹已消退,皮损有减轻之势,且患儿并未觉得药汁难喝。遂嘱之守方续服15剂后复诊,患儿精神开朗,四肢、腰背部皮损大部变平,未见新发皮损和新鲜抓痕,汗出及饮水减少。守方继服2周,外用药同前。1个月后随访,家长诉除“色印”未退外,余俱瘥。

按:赵炳南老中医称结节性痒疹为“顽湿马疥”,乃禀赋不耐之小儿常见多发病,先多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日久不愈而形成疣状结节,剧痒搔抓,继而呈现急性湿疹表现,治疗棘手。笔者平素多以除湿胃苓汤加连翘治疗此证,效果亦佳,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连翘为疮家圣药,且有除烦之功,但方中黄柏、连翘味苦,小儿多不能耐受。本案患儿汗多、饮多,提示五苓散证;四肢皮损尤显,精神焦燥,舌质红,四逆散证显;结合前人痒疹治验,故以五苓散与四逆散合方,配合原西药治疗方案,竟有期外之功。尤为难得是2012年6月本地台风频至,淫雨连日,实为痒疹好发之季节,本案患儿竟未病情反复,虽偶有新发皮损,但再用上述方案,均轻松治愈。

4 小结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言:“只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皮损表现错综复杂,宜谨察病机,知其所属,发于机先而治之。笔者临证体会,仲景书字字可法,习之确有进退有序、左右逢源之妙,但宜注意诸病“受本难知,发则可变”,六经为病时之六经,病愈则复不可见,不可先入为主,习用套方;此外,由于皮科临床特点,易形成重视局部而忽视整体之盲区,应注意局部病变着眼于全局而确定治法方药。

结合上述案例,患者病变均以水液代谢障碍为主,仅有表里阴阳偏重之别,虽症状表现各异,依主证而分析具体患者是在以下哪种病理状态下,从来源不足,或上述通路失畅(如三焦气化失常),或被邪所干(局部湿阻痰瘀),经输失利(膀胱气化失司)等方面考查,抓主要矛盾,辨主客证之别,俱太阳少阳合病,后谨守五苓散“内通三焦,外达皮腠,通阳化气,行水散湿”之旨,结合客证和患者表里偏重特点,即案中予小柴胡汤(柴胡汤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证具)、四逆散(诸末逆冷而舌红、脉沉滑、烦闷抑郁证显)合方而取效。

总之,无论何种水液代谢失常疾病,只要符合五苓散证病机者,俱可用之。诚如《伤寒论汤证新编》指出:“凡是津液运行失调引起的疾病,不管其疾病在什么部位,均可用本方加减取效。本方实际上是调节人体津液循行的方剂。”[3]此经方应用精髓所在, 方证辨证既要掌握有是证用是方,又要掌握一方多证,使用经方应不拘何经,关键是把握病机,善于处方用药。

参考文献:

[1] 潘晨.通调三焦话五苓[J].江西中医药,2008,39(8):10-11.

[2] 范开礼,徐长卿.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127-131.

[3] 郭子光,冯显逊.伤寒论汤证新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5-130.

(收稿日期:2013-06-15,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