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要把根留下:语言和精神兼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要把根留下:语言和精神兼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出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指出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1、咀嚼词句刍其味。2、语言补白品其韵。

【关键词】语言训练; 语言;精神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59-01

语文课毕竟姓“语”,应抓住文本语言这条主根,语文教学才是最本色、最有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要落在实处,而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也不容忽视,它是提升学生精神世界最直接的依托与载体。两者都不可偏废,就要将学生的语言训练(工具性)和精神建构(人文性)紧密联系,并努力实现统一。但这几年,由于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片面理解,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工具性的弱化,人文性的过盛,文化性的越位,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发展语言与建构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1吹尽黄沙始到金:阅读教学要把留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言的学习应该在语言实践中完成,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语言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使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兼顾,内化和外化兼收。

1.1咀嚼词句刍其味。 叶圣陶先生认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想培养语感,要从咬文嚼字开始,咬文嚼字,就是品尝好词佳句。咀嚼词句需要教师对语言有独特的敏感,反复、认真咀嚼才会感悟文句中的妙处。

如:《她是我的朋友》中的一个句子就值得咀嚼。

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让学生咀嚼这个句子,这个句子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阮恒的害怕?学生自由谈感受,等谈到颤抖一词时,师追问:颤抖是什么意思?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你能通过颤抖一词听听阮恒心里的想法吗?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吗?最后师小结:是啊!作者抓住阮恒动作的描写把阮恒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其实文中抓住阮恒动作的描写呈现阮恒的心理活动的地方很多,待会我们好好咀嚼咀嚼……

教者在这句话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学内化,感悟阮恒越来越深的恐惧。这样,一头连着工具性,一头连着人文性,岂不妙哉!

1.2语言补白品其韵。 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

如《她是我的朋友》第11段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练习:尽管阮恒极力掩饰,还是被医生察觉了,医生问:“?”

阮恒

然后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声,

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同学们,课文有一个小插曲,阮恒在献血时这样紧张、痛苦,忽然他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读十一自然段,在横线上填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这样巧妙地安排课文第11自然段的补白,让学生加入神情、动作的描写,融入了写作方法的运用,其实是对前环节语言习得的一个展示,这样的补白不但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涵,让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了交融。

2铅华落尽见真淳:语言和精神兼得

学生的精神建构与提升,只有扎根在丰厚的语文土壤中,精神的种子才能在学生的生命中生根、发芽。语言虽然是一种文化符号,但它同时承载着浓浓的情和意,学生语言的顺畅表达是需要文本精神导引的。当学生的身心完全被文本精神所浸润时,课堂才会焕发出令人陶醉的入化境界。

2.1细读文本——未雨绸缪。 细读文本,就是教师对言语此在的细读。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多侧面的内涵。也就是说解读文本首先要充分尊重文本,要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处。

如《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空前辉煌,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即习得语言,又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呢?这就要教师细读文本,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密,加以训练,又要让学生的身心完全被文本精神所浸润。而这一课的第四自然段,在深入细读文本时,你就会发现作者用分号把两部分内容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清楚地介绍出来,同时语言上非常地精确,如:登上、潜入、洞察、探索等动词搭配得当,又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所选的事例又是非常地典型。因此,解读好这一段的言语形式的秘密,就能为你的课堂增亮。

文本细读本就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是修炼自己内功、修炼自己精神生命能量的法门。“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

2.2驰骋课堂——水到渠成。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一味追寻“精神”的解读平衡,构筑起在文本语言文字丛林中走进走出,走一个来回的新解读平衡。语言和精神兼得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寻找语言和精神兼得的落脚点,设计语言和精神兼得路线图,展开语言和精神兼得阅读场,实现语言和精神兼得最优效。追寻“语言和精神兼得”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知文本内容涵义,得见文本形式秘密,语文老师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呼风唤雨的世纪》第四自然段的教学

2.2.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列举了哪些发明和发现?用一句话来说说。2、课文仅仅介绍的是这些吗?为什么?你能举出20世纪还有哪些发明和发现吗?3、这些发明和发现,能不能像作者那样用举例的方法介绍下来,中间用分号分开?4、这些发明和发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能选其中的一个说说吗?5、如果古代的王公贵族来到现代,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我在教学中安排的两处设计,是语言训练,模仿书中的语言和自由表达。可又不是纯粹的机械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说出20世纪还有哪些发明和发现,再仿作者的表法方式进行模仿训练,不但体会到20实际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学到了表达方式。不难看出,学生情动而辞发的语言表达中,就自然流露出20实际科技的敬佩与自豪。显然,只有当我们的教学能同时兼顾语言和精神两个方面,在语言训练中建构精神,在精神建构中发展语言,语言和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才能同构共生。

总之,我们只有把发展学生语言与建构学生人文精神有机联系与融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体现学科个性,更好地建构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更有效的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宗旨。

参考文献

[1]顾燚 《让生活托稳抛给孩子的球——浅议小学语文提升言语训练的教学策略》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8

[2]钟明 《浅谈“本色语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11

[3]曹海 《言语训练,语文学习之本真》 小学教学参考 2010/27

[4]刘碎英 《 立足语言训练,加强有效表达》 文教资料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