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前瞻生态与智慧的城镇化演进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前瞻生态与智慧的城镇化演进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读:2013(第八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广东珠海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生态城镇、智慧发展”。来自国内外城市和规划学界2000多位专家学者、公职人员,大视角、大跨越、大前瞻,深探究、广思考、细分析,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大胆地建言献策。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发展;珍惜资源;生态文明

2013年7月16日,2013(第八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广东珠海隆重召开。大会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会议主题是“生态城镇、智慧发展”。来自国内外城市和规划学界2000多位专家学者、公职人员,大视角、大跨越、大前瞻,深探究、广思考、细分析,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大胆地建言献策。大会由开幕式暨综合论坛和18个分论坛组成,历时2天,收到论文323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报告,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出席开幕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芃,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宁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题为“共生理念与生态城市”主旨报告中首先开宗明义,提出了共生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即:共生城市是指能源和资源协同、服务功能与产业发展协同、自然气候与景观协同的城市,也是具有共生理念城市规划、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系统协调与自我演进的城市。他认为,中国人千百年来理想城市的梦想,就在持续不断的犹如桃花源记中和谐图景的反复呈现。报告对共生城市和机械城市进行了比较,认为共生城市珍惜资源、尊重生态,而机械城市只重经济、掠夺自然;共生城市包容、多样,而机械城市呆板、同质。报告指出,共生是任何物质能源都可以相互利用的高效循环,共生城市是向自然索求最小的城市发展模式,共生设计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城市共生”?报告认为,生态城市的规划是为具有新陈代谢能力城市的空间结构自我演进奠定良好基础,在城市规划初期就应该重视城市各个系统的共生、重视城市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学会让城市系统自我演化,把自然生态引入到城市空间中去,同时,要特别注意通过政府规划,诱发市民由下而上的自发行动,共同推进城市多样化和城市的自我演进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作了题为“绿色产业发展可成新亮点”的学术演讲。他认为,生态城市有很多内涵与产业相关,包括循环经济类产业、环保类产业和智能类产业,也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交通智能管理、发展绿色建筑有关。绿色产业可以成为生态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关于“遮山挡海”原则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无冲突?报告认为,可以学习欧洲建立良好的空间秩序,保护海洋河流景观等核心资源,通过设计解决核心资源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报告指出,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美学,城市建筑要从美学角度确定其空间布局、外在形式,乃至过渡细节。报告强调,城市要走减量化、低能耗的发展之路,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建成绿色交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生态文明。

中奥集团总裁兼蓝光奥的斯总经理滕逸博在题为“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为城市节能”的学术演讲中指出,要用“绿色”的思维武装城市人的头脑,为城市各方面发展进行节能设计。他认为,绿色设计成本和认证成本会较高,但其往后所发挥的节能效用,却可以将成本大幅度降低。他举例说,电梯通过下降可以创造能源,减少能耗。如果中国可以通过这样的能量再造,即未来10年安装这样的节能电梯,那么每年一台电梯将会减少约4000千瓦时的能耗。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城市绿色建筑,可能会造成一些成本的增加,但这种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内却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包括省电、增加房产价值。从长远来看,如果一开始就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经济增效目标。

可持续发展政府间协会-城市议程主席Konrad Otto Zimmermann在题为“城市要提倡公共运输”的学术演讲中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产生着污染,而交通污染是这些污染中分量最重的一种。他认为,要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必须努力减少能源消耗。未来将有65亿人居住在城市,为了实现人的交通目标,人们要用比自己本身重20倍的车来实现,这样的效能非常之低。而公交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同样可以实现人的运输目的,达到的效能要大得多。车载人的时候只用了5%的能量,其余95%是闲置的;时间也一样,一辆车的实际行驶速度仅为6公里/小时,在短距离交通中,耗时和耗能都非常大。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提倡步行、自行车等公共运输方式,减少大型交通工具的空载运输。城市的汽车可以用小排量、较质型、零排放的,或多人共乘,提高车的利用效率。他认为,城市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而非以车为本的规划。对于城市而言,只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合理和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把整个城市的生活成本降到最低。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在题为“50%城镇化率转折点上的城镇生态事件”的学术演讲中指出,当处于50%城镇化节点时,只有实现人、物和环境三位一体的提升,才能做到城镇智慧化,城市生态化。他用图片回顾了中国的非典事件、白洋淀污染、太湖水污染、锦江重金属、黄浦江死猪、四川岷江泥石流等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和灾害;分析了从英国“雾都”的来由,到德国的莱茵河污染、美国的酸雨地震、日本的水俣病等的成因。他指出,历史事实证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50%城市化阶段,都曾出现过严重的城市污染,关键是提前觉醒、预警、准备、防范,包括城市管理制度的改良、城乡人口素养的提升。他警告现实中的城市人,必须改变卖土地、卖环境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把愚昧的先污染后治理式的城镇化变成低污染零排放式的智慧的城镇化,否则,再快、再辉煌的城镇化也将难以为继、没有未来。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在题为“土地财政难以抛弃但应改进”的学术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土地财政之上的,而不是西方的税收财政。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原始资本积累的缓慢性,也基于中国土地的国有体制,中国城市发展中土地财政的质押融资会成为可能。城市化的核心是大量建设道路、管线、桥梁,但很难获得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资本,所以原始资本的获得,才是城市化的核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化为17.9%,一到20%就上不去了,所以,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土地财政的出现。当然土地财政也存在不少问题,容易加大贫富差距、占用大量资源、诱发金融风险。所以土地财政可以改进,但不应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