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那时就极严重地诘(jié)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dàn)她做什么呢?

B.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成功率低,因此已濒(bīn)临绝种。

C.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bǐ)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zhì)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C.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非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 庸人失去理想,禄禄终身,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理直气壮了。

B.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了,锋芒毕露……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动 然:呆呆的样子

B.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靠

C.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D.悄怆幽邃 悄怆:悄悄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记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摇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B.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C.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由悲到乐的,而情感的表达又是情景交融。

第II卷(共82分)

三、(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

将兴趣进行到底

葛玲玲廖奎斗

①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②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③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④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⑤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⑥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选自《教育时报》2010年3月10日,有改动)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兴趣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有何作用?(4分)

(1)入场券:飞船:

(2)作用:

1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3.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60分)

(1)请以“总想为你唱支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生活中一张彩色的照片,一次远足的纪念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份难得的牵挂,一滴真诚的泪水……这点点滴滴的人间真情,都能荡起心海的涟漪。这种体会如荷花映水,高贵而美丽,如桂花绽枝,优雅而馨香。

请以“点滴真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①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②,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注:①指孟尝君本人,“田文”即他的名氏。②存问,抚慰问候之意。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 亡:逃亡

B.以故倾天下之士 倾:倾慕

C.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使:派遣

D.献遗其亲戚 遗:遗留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表现了孟尝君怎样的品质?选文写了孟尝君的哪几件小事来表现他的品质?(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6.(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2分)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蕴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选自《花魂》,有改动)

7.文章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9.作者为什么“执拗地”“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请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分析。(5分)

10.为什么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冰灯又带给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你有过类似的感悟吗?请联系生活谈谈。(6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1.上课钟响了,一位同学还慢悠悠地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慢地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追打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当时会怎么说?(4分)

(1)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两个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10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获得的。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