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错误记忆的理论解释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错误记忆的理论解释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错误记忆研究的深入发展, 研究者逐渐开始对错误记忆进行理论解释, 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模型, 该文从基于激活的解释模型、基于监测的解释模型和激活与监测的双加工模型三个角度进行了归纳, 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 错误记忆 内因激活假设 模糊痕迹理论 总体匹配模型 来源监测理论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错误记忆好像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为即使在被试都不能辨别呈现词的时候,仍然会产生错误记忆。错误记忆也是很难消除的,研究者们控制了很多因素试图消除错误记忆,但结果只是降低了错误记忆。那么,错误记忆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呢?

1内隐激活反应假设

在DRM范式中,被试学习的是具有语义关联的词表,由于关键诱饵与学过项目之间具有最高的语义相关,便激活了对关键诱饵的表征,这是内隐联想反应的结果,并最终导致被试会在先前对关键诱饵激活的基础之上错误地回忆或再认出它们。但该假设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其产生的深层机制。

无意识激活过程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隐激活反映假设, Roediger等提出的自动扩散激活理论对这个理论做了补充。认为在学习阶段,语义激活会通过一个大的语义网络从学习词自动地扩散到关键诱饵,导致关键诱饵的高水平激活及其在后来测验中的较强干扰作用。自动扩散激活理论与内隐激活反应假设结合后可以更好地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进行诠释。

Howe等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联想激活理论,认为错误记忆是联想激活加工的结果。词表项目和关键诱饵词之间的联想关系对于错误记忆的产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体可以理解为再认记忆受回忆和熟悉度的影响。回忆是对先前发生事件细节的回忆,是控制的过程;熟悉度是个自动的过程,没有对细节信息的回忆,而只是记住了大概内容,感觉事件先前发生过。此理论源于扩散激活理论,解释范围仅限制在简单单词任务上,本质上与自动扩散激活理论相同。

内因激活反映假设是最早对错误记忆效应进行科学解释的理论,也为后来一些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2模糊痕迹理论

模糊痕迹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高水平推理加工和记忆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Reyna等(1995)发展了该理论并将其运用到错误记忆的解释上。

在DRM范式下,当学习阶段呈现单词时,被试既储存了单词的细节性表征,也储存了编码语义内容的概括性表征,由于词表中的单词都与未呈现的目标词有关,概括性表征传输的信息就会表明单词与一共同主题有关,在回忆和再认时,被试借助细节性表征做出准确的反应,而概括性表征使被试对关键诱饵词做出错误的反映。研究表明被试可以根据学习系列的语义特征形成语义概括性,而且还可以形成语音或字形方面的概括。当这种概括达到一定程度时最终会引发错误记忆效应。

3总体匹配模型/差异——归因假设

真实再认是由于与单一记忆痕迹的高度匹配,而错误记忆是由于众多记忆痕迹的少量相似性总和所致。也就是说,测验词的熟悉性大小取决于其与记忆中存储词痕迹之间的匹配程度,而对未学过的词的错误再认是由于其与记忆痕迹的少量匹配之和所产生的熟悉感与对学过词的熟悉感大致相同所致。但是总体匹配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错误记忆效应所带来的主观体验问题。

与总体匹配模型类似,差异——归因假设可以对DRM范式中的原型熟悉性进行解释。不同的是差异-归因假设错误记忆效应的产生是有两个过程决定的:在测验阶段,相似性促进对原型一些方面的加工;大脑对这些加工会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会导致其与原型中那些未加工的方面产生差异。错误记忆就产生自对这些差异的归因。差异-归因假设重视人们对主观反应的加工的复杂性,是前几种理论所不具有的特点。

4来源监测理论

Johnson等在监测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错误记忆提出了该理论,核心观点认为:人们并非直接提取那些用以说明记忆来源的抽象标记,而是通过记忆中的决策过程将激活的记忆痕迹评估或归因到特定的来源。也就是说,当内部来源的表征与外部来源的表征类似时,来源监测如果发生混淆,这时错误记忆就产生了。

来源监测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对诸如目击证人证词、遗忘症和老化等许多现象的研究中。此理论对DRM范式下,错误记忆效应的产生机制也有很好的诠释。在这一理论解释中对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所伴随着的主观体验也有很好的诠释。

5 双加工模型

Roediger等在研究中发现:错误记忆不仅仅产生于编码过程,提取过程也会导致错误记忆。许多研究者为这一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此便产生了激活/监测理论。该理论认为激活和监测两个加工过程及其交互作用都可以通过影响对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使错误记忆产生。因此对比前面几种单一过程的理论模型,其在对错误记忆效应的解释上有着巨大优势。但是激活和监测两因素内部机制没有明确说明。

6总结

关于错误记忆发展趋势的解释理论,各位研究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所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正是这些理论不停的证明和反驳使得我们对错误记忆发展趋势的机制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4:206.

[2] 周楚.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