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就是蜱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就是蜱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夏天,河南商城县有很多人被一种叫做蜱的小虫子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会传播“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业界将这种病称为“无形体病”。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全世界范围内的蜱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先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此后欧洲等地也相继报告了这种病例。在我国,早在2006年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就有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死于此病。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江苏,都出现过病例。

蜱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它又为何引起了这么大的恐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蜱虫的世界。

蜱(pi)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牛鳖子等。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非洲)。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

蜱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蜱虫不吸血时,小的只有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般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被蜱虫叮咬后要分情况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注意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它)。如在野外,可用点燃的香烟(或香)慢慢地烤蜱虫的身体(千万别烤死蜱虫),多数情况下,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然后再对伤口做消毒处理。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其实,蜱虫叮咬致病甚至致死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患者在治疗时存在误诊,多例死亡者初发病时首先找的都是村医,且都被诊断为普通感冒。而蜱虫一般都是生长在树林或者长久腐烂的枯叶堆中,所以在大城市森林覆盖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见到蜱虫的出现。退一步讲,即使被蜱虫叮咬,只要诊断准确、治疗得当,该病完全能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