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透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把课堂反思的眼光引向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设计要比课堂精彩、讲实验现象越来越严重、把“劲”使在了课堂上、伪参与学习现象增加、多媒体使文本教学、课堂板书已逐渐被遗忘,于细微之处分析和思考教学问题,提出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透视;化学;课堂教学;现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5-002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学讲究方法和艺术,是充满智慧的活动。研究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得到成长,让学生得到发展。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再完美的课,都有它的不足,所以,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下多少功夫,都不过分。在化学课教学中,常看到一些“不足”之处,想把它们采撷下来,希望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可以做得更好。

1 教学设计要比课堂精彩

到课堂听课,总要先看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又总是在听完课后满是遗憾:“可惜了,课设计得很好,一些想法也很好,可就是没有贯彻执行好”。我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教学设计要比课堂精彩”。这种现象很普遍,说明我们的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实施的转化效果不高。

(1)“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两张皮。教师把教学设计当作学校常规的一项工作,努力把它打造得非常华丽,其实就是脱离学生和课堂的“创作”,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进不了课堂,只能像花瓶一样当作摆设。

(2)基于“教学设计”文本的教学。这种情况的教师,常常是把教学设计当信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按部就班地传递给学生,没有了学习的铺垫、思维的启发、兴趣的调动、活动的开展、效果的反馈等教学组织,不注意教与学的生成,教学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比如,“探究活动”本来设计的是学生“学”的活动,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全部成了教师“教”的活动。

(3)“教学设计”的内涵容易被忽视。教学设计是有思想和灵魂的,因为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是基于对课标、学情、教材和内容的研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凝聚了教师的思考。但是,教学设计的内在的东西容易被忽略,教师只是机械性地使用教学设计,不能把设计的目的和意图落实到教学行动上,以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2讲实验现象越来越严重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与探究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充分利用实验室及身边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科学品质和创新精神,发挥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化学实验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方法技能,如控制变量、设计对照、数据的整理、表示方法、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等。可现在“讲实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讲实验。

(1)纯粹的讲实验。教师拿着教材、图片或者实物,跟学生讲如何进行实验操作,会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曾见到一个教师一边展示酒精灯,一边叫学生记下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这种实验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性”地传授实验,学生缺少对实验的理解和思维,实验运用和创新能力差。

(2)“演示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演示实验本身不是讲实验,而是在演示过程中不自觉地变成了讲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把如何操作、注意什么、观察什么现象、涉及什么原理、得到怎样的结论等内容告诉学生,没有设计实验问题情景,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和整理,学生不明白实验的目的,不理解实验的原理,不明白实验的操作,不会进行实验观察,不会进行实验分析,不会提炼实验结果。事实上,这是不折不扣讲实验的行为。

(3)“学生实验”中讲实验的成分较大。教师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按照实验报告册和教师的要求,把实验做一遍,学生确实亲手操作了实验,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实验、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变量如何控制、实验如何设计、实验解决了什么问题等。或者说,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不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思维,最后只能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实验的相关“知识”,不能真正达到学生实验的目的。

3把“劲”使在课堂上而不是课前

在课堂上拼尽全部力气,使出浑身解数,教师总是想多讲点,把问题讲透点,让学生能学好点。可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课堂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辛苦。直接的结果是,教师上完课后不是轻松和愉悦的,而是疲惫和焦虑的;学生学完后也不是开心和快乐的,而是压抑和低效的。把“劲”使在课堂上的教学,放大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大包大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学的动态生成,自然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1)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只要课前准备有一点不充分,如某个仪器出了问题、实验有偏差、问题想得不周全、对教学设计不熟悉等,都会让教学效果打折扣。教师要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样教师才会用心去准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后都会认真去反思,努力追求自我完美和超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2)对学生的认识不够。教学是基于一定对象的活动,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当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不准确,教学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课堂上教师要想尽办法进行调整,教师即使付出十分的努力,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效果会相去甚远。

(3)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备课是从知识的理解开始的,对知识理解有多少,就能教给学生多少,对知识理解得怎样;就能教成怎样。可见,理解知识是多么重要,但很多的课堂因为知识理解不准确,要么讲多了或讲少了,要么讲偏了或讲错了,要么重点或难点不突出。不管是什么情况,这样的课堂都是层次不清晰、主次不明确、思路不连贯的课堂,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教学效果自然差了。

所以,教师的“劲”要使在课前,特别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上下功夫,充分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伪参与学习现象俞演俞烈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把学习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体验中,培养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于是,小组学习进入了课堂,学生的讨论、交流成了课堂的约定,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就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特征。热闹完了后,却因时间不够、进度完不成、学生没有收获、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摆在了面前。这就是“伪”参与学习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将还愈演愈烈,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这种现象,把真正的学生主体参与性还给学生。

(1)为了“讨论”的讨论。新课程实施后,大家已经把课堂有没有“讨论”作为学生主体学习的标志,为了“讨论”而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环节,课堂场面确实生动活泼起来了。但让老师感到疑惑的是,现在课堂开展了很多讨论活动,课堂时间紧张,后续任务难完成,学生到底效果怎样也没底。因此,课堂讨论还要考虑为什么要开展讨论、在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情况下讨论等问题,使讨论的目的性指向更明确,讨论效果更明显。

(2)没有“任务”的讨论。学习活动是基于一定的任务下来进行的,任务部署得怎样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的效果。老师课堂上给学生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讨论的意义并不大。因此,在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一定在给出问题的前提下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起来,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最后,教师需对讨论进行反馈和评价,检查学生讨论的效果。

(3)没有“组织”的讨论。讨论是基于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几个学生一起讨论,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是不行的。现在课堂的讨论往往是临时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学生之间不熟悉也不默契,更没有具体分工和要求,这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就会受到影响,讨论的效果自然就不会明显了。因此,真正的学习小组是围绕学习按照一定的原则、要求、规范而建立起来的集体,是长期的、稳定的学习组织,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调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益的保证。

5多媒体助长了文本教学

我国教育信息化以来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明显的反映就是多媒体进入课堂。多媒体进入课堂,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情况。课件就成了全部上课内容的载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的堆积,教学过程就是课件播放的过程。这样的课就像看电影,看过了就慢慢遗忘了,这是因为淡化了学习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可以这样说,多媒体的使用助长了文本教学,让教师的文本教学有了更理直气壮的支持,还深深刻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烙印。

(1)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多媒体具有交互性强,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等特点,在抽象概念、微观世界、复杂实验等教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优势,要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并努力发挥它的优势。

(2)多媒体用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方法,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多媒体在教学上只起辅助作用,要摆正它的位置,才能真正推进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内核还是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来实现教与学的目的,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

(3)多媒体使用需要研发。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的作用,就一定要在使用上进行研究和开发。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很多课件的制作没有基本的思路,也没有具体的方法,只是充当文字呈现的载体,或者教师完全拿来别人的课件,零碎地、被动地使用。这样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发挥优势,甚至还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加强对多媒体使用的研发是必要的。

6课堂板书已逐渐被遗忘

当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课堂板书就慢慢被人遗忘了。原来课室里的黑板,现在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事实上,我们真不需要板书了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现在不会记笔记了,因为学生不知道怎么记笔记,也不知道该记一些什么。常在课后问学生课听得怎样,大多数学生会回答课堂听得还算清晰,课后脑袋里就全乱了,就是看书也看不明白。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看屏幕,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就会给学生感官刺激时间偏短,难以产生较为持久的直观效应,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

(1)板书要反映教学层次结构。课堂板书不应该是简单的文本再现或文字堆积,而应该反映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和脉络体系,体现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思路和思维方法,而且黑板的空间与时间也有限,所以课堂板书必须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板书内容贯穿课堂始终,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培养,也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做笔记和复习巩固。

(2)板书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突破这部分内容时包含很多的思想和方法,课堂板书要突出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规律和方法的提炼,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都能再现重、难点的学习过程。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板书要具有一定艺术美感。课堂板书要做到总体布局合理,内容提纲挈领,图形设计优美,色彩搭配适当,有必要的线条勾划,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内容层次的有序排列,图文的合理结合,板块的恰当拼接以及苍劲有力的字体等等,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能倍增教学效果。

教学中常需要回过头来看看,或者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或者是教学的某个片段,试着深入一点去想想,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应该是懂得回头的教师,在回头的时候擦出思想的火花,点亮心中不断求索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