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就业指导策略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就业指导策略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大学401名应届本科工科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状态以及最需老师提供就业指导内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工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焦虑心理、从众和攀比心理、以及依赖心理三类心理现象,而在择业时最需老师提供的就业指导内容排名前三位的是:就业市场分析、往届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压力调适。文章结合以上两方面内容,针对工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就业指导需求,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工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导向转变,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而学生个人的就业期望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科毕业生就业率在院校各专业中较为靠前,但学生如果没有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观,自身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等方面又存在差异,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面临的压力也较大。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工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形成的负面心理及其需要就业指导帮助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期望为相关部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问卷的编制

1.问卷编制

对研究工具的设计,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开放式问卷收集相应的测试指标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问卷”,经试测和专家修改后用于正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择业负面心理表现和最需老师提供的帮助两部分。择业负面心理表现包括7个项目,要求被调查者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做唯一回答,依次计分为5、4、3、2、1分;最需老师提供的就业指导内容包括14个项目,要求被调查者从“非常需要”到“非常不需要”做唯一回答,依次计分为5、4、3、2、1分。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与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求得出更为科学的研究结论。

2.信度检验

本研究主要采用同质性信度检验的方法检验问卷的信度,就业心理状态调查部分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37,就业指导内容需求调查部分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21,总体a系数为0.653。系数均高于0.6,表明问卷内部有较高的同质性。

3.效度检验

本问卷采用专家法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效度。在正式施测前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有效鉴定,由专家对施测项目与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符合性判断,由他们评定所有题项的典型意义,评定题项是否反应调查对象的特征。其次,本问卷在正式施测前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结构进行效度检验,证明问卷同构性较好。结果表明,该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

三、工科毕业生择业负面心理表现

本研究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的多样性和现实理想的矛盾性,使得部分缺乏就业主动性、缺乏对就业市场和政策充分了解,缺乏对自己职业目标和需要明确认识的同学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不等程度的各种负面心理现象,由表1可见,工科毕业生择业负面心理表现排在前三位分别为:焦虑心理(3.74)、从众和攀比心理(3.72)、以及依赖心理(3.11)。

1.焦虑心理

焦虑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状态,同时产生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调查数据表明,90.77%的工科毕业生面临人生第一次就业,在择业过程中对究竟该如何正确抉择,深感困惑: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工作地点是否需要考虑;选择单位是以报酬为重还是社会地位为重;是求稳定还是迎接挑战等问题都让他们非常苦恼。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之后,又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没底,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人生理想能否实现;工作报酬是否合理;工作环境是否优越;是否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能否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因此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学生都存在着剧烈的心理冲突,在两难问题上犹豫不决,精神紧张烦躁、意志消沉,甚至彻夜难眠,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2.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自己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一般是不错的。而在择业过程中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

由表1可见,60%左右的工科毕业生与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学生一样,在就业中普遍忽视对行业发展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存在盲目从众追求眼下的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心态,就把目光投到相对稳定、待遇优厚的岗位上,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择业过程中始终持有与别人的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的心态,总想找到一份超过任何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一旦发现别人的单位比自己的好或发现了更好的岗位,就追悔莫及,反复违约,最终错失良机。

3.依赖心理

调查数据表明,35.69%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逃避就业市场,寄希望于通过家庭关系寻找工作机会和父母、老师、师兄师姐帮忙决策。主要有三点突出表现:一是缺乏独立意识,在择业时缺乏对问题分析决策的能力,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他们往往不是凭自己的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二是缺乏进取精神,整天想着依靠他人就业,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要么寄希望于攀亲戚朋友的关系找一个好工作,要么就等着学校、老师送工作上门,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三是拈轻怕重、求稳怕苦,希望留在父母的身边工作有人照顾,不愿到艰苦行业生产一线工作,因此对就业面限制得较窄,以致贻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