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旨在综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有效性度量,一是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接着在确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及其各指标如何量化,然后略作展开,重点指出权重如何确定。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目标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设计有效性的根本判断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合规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保证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资产安全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于战略、经营目标而言,由于其实现还受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因而判断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及时了解这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从而调整目标和改进控制措施。而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同时满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标准的内部控制,也可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由此,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界定,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二、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

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从内部控制要素来评价,即内部控制健全性;一是从内部控制目标来评价,即内部控制的效果。

按照内部控制要素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估模型需要,是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其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构建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采用定量或者定性评价方法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按照内部控制目标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以监管部门或外部非营利性机构为评价主体,从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来构建指标体系,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可以增强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定性指标则结合评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选取。

两种评价方法比较,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五条中明确地规定了企业董事会在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时,要围绕着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即按照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的主体必须是企业自身或者是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然而,在我国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主体大都是以监管部门或者是外部非盈利性机构的模式下,则监管部门或者是外部非盈利性机构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应该是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价。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判断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有德尔菲法、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借助数学模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定量方法研究。在定量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即内控健全。二是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即实施效果。

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将各内控要素进行层层分解,即可得到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目标层)、二级指标(准则层)和三级指标(具体因素层),就构建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整体框架。目标层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准则层是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活动。具体因素层一般是由专家评价法确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较大的因素。而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最为常见的是利用专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打分,从而获取各指标权重。

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着眼于内部控制经营、合规、报告、战略和资产安全五大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衡量,并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作为评价偏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补充与修订。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基本指数可分为内部控制目标指数和各目标指数下的变量。内部控制目标指数包括经营指数变量(投资资本回报率变量和净利润率变量)、合规指数变量(违法违规变量和诉讼事项变量)、报告指数变量(审计意见变量和财务重述变量)、战略指数变量(市场占有率变量和风险系数变量)和资产安全指数变量(资产保值增值变量)。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所做的研究,利用无量纲化将各指数变量标准化,可使各变量之间有可比性,并采用算数平均法确定各变量权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

[2]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会计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