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虱子的梦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虱子的梦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赖雅,张爱玲的美国老公,1967年去世。这对于张爱玲,不只意味着十年婚姻的终结,还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起点她就此开始了离群索居的生涯。

之前,她也不是个热闹人,但没有那么极端,不跟人见面也罢了,电话接不接,也得视她心情而定,信件常常过了很多天才拆,仿佛拆一封信,都是沉重的精神负担。

因为频繁搬家,她常常要求助于一位名叫林式同的律师朋友,张爱玲对此人也不肯网开一面,她固执的坚持让一件小事也变得麻烦,好在林律师推崇古典的侠义精神,对这位形单影只的“弱女子”充满慨然的同情。

这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林式同的“慈悲”大概也来自于“懂得”,和张爱玲直接打过交道的他可能知道,张爱玲的孤僻,并非出于骄傲,而是恐惧。

都说胡兰成使张爱玲萎谢,一个小人真的能给人致命的打击吗?张爱玲后来给朋友的信里,说起他,有着从头到脚的鄙夷,假如这个态度是真实的,那么,她就可以像掸指甲屑一样把他掸掉了。改变了张爱玲的是赖雅。赖雅是个好人,“痴爱”她,也为她所爱的人――他去世多年之后,她还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他的姓氏,但正是这样,她心中的阴郁更难消解。

十年婚姻,前五年虽然靠她挣钱,但赖雅给了她除许多的温暖与爱之外,还帮她解决诸如做家务跑邮局之类的琐事。后面五年,赖雅倒下来了,不断中风,跌跤,摔断腿,直至卧床不起,要“低能”的张爱玲来照顾他。

那一定不会是快乐的事,身体的拖累之外,更有精神上的重压,张爱玲说过女人要崇拜才快乐,习惯于将自己置于谦恭的下方;张爱玲还害怕弱势群体,最怕别人对她有所诉求,当年给黄包车夫小费都惶恐不安,怕看见对方的眼睛。现在,是她觉得应该仰望的丈夫变成了弱势群体,身心俱疲的一刻,一定会生出一些嫌恶来吧。这种嫌恶,却不能像当年在香港对待伤患那样理直气壮,因为,她的心中,其实是住着一个像《多少恨》里的虞家茵那样善良仗义的女人的。

她会自责,这自责又会转化成更深的怨恨,恶性循环中,她对于赖雅的感情也变得千疮百孔。

如此的挚爱,尚且生出各种磨难,那么,人与人之间烦恼是注定的,再有交汇又何苦来哉?她于是闭门谢客,对于人与人的交往丧失了信心。

不料,她能拒绝人,却不能拒绝虱子。张爱玲的晚年,老觉得住处有虱子。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她还考虑过搬家搬到沙漠里去,也许那里可以躲避虱子。

从少年时起,张爱玲就对虱子这东西印象深刻,少作《天才梦》里便有令人惊艳的警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那年在台湾,她还发现了虱子的同类――臭虫,并写进文章中。引起王祯和的抗议。台湾真的有臭虫吗?我的疑问无关台湾实际的卫生状况。而是根据张爱玲晚年对于虱子的疯狂逃避,无法不怀疑,那些臭虫和虱子一样,巢穴在张爱玲的内心。

虱子、臭虫这样的小生物,杀伤力有限,被咬上一口也不太疼,只是痒,还觉得脏。它象征着人与人之间鄙俗琐屑的纠葛。说不出口的细碎烦忧。张爱玲一辈子都怕这个,这种恐惧深入骨髓,她再搬家,也搬不出自己的内心。

那年五祖让诸门人做偈,最被大家看好的神秀苦恼了几日,在粉壁上写道: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了,说这个偈子还在门外,没有到门里。

那个初来乍到被打发在后院劈柴的惠能。也做一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知道他悟了,就将衣钵传给了他。

张爱玲虽然有旷世才华,但离伟大尚差一步,原因大概也就在于她“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东躲,坚壁清野,却越发感觉虱子的存在。虱子可以放掉她,但她能放下虱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