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求同存异 扩展认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求同存异 扩展认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和大家继续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鉴赏第四、五段的文字,请同学们先把这两段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同学们的朗读有很大进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这两段文字。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首诗歌(幻灯片出示):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歌不难读懂,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第四、五段的文字描写的有哪些相同的景物?

生:荷塘、荷花、荷叶以及清风。

教学思路:强调朗读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鉴赏诗歌要善于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教会学生鉴赏诗歌便捷而有效的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很善于抓诗歌主要的意象。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诗文的每一句在《荷塘月色》中有没有对应的语句描写?请同学们找出并画下来。

生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对应诗文的“半缕轻烟柳影中”。

生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对应诗文的“一时回首背西风”。

生C:“层层的叶子中间”还有“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对应诗文中的“多少绿荷相倚恨”。

师:完全正确,说明同学们对文学作品把握得很好!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篇文学作品虽然一篇是散文,一篇是诗歌,但是两者描写的景物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种文学样式各有什么特点呢?

教学思路:从文字描写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两篇作品的相同之处,这是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规律,也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生:杜诗用简洁的语言就把景色描写得很优美,朱自清的散文描绘则具体详尽生动。

师:正所谓异曲同工,杜诗的“杨柳岸荷池景”简洁凝练,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朱自清的散文所描写的则把这一图景描绘得更加丰满细腻,读者欣赏起来更直观全面,可以说是放大了的杜诗。

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鉴赏诗文,这是学以致用的真正的目的所在。一篇文学作品的情感是其要义和精魂,品鉴文学离不开对情感的把握,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有效的途径。

生:还要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诗人杜牧在仕途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此时他看到的荷花也充满着哀愁。朱自清身处时代的大变革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作者有着政治的忧伤。

师:很好!这两者都有着传统文士的抑郁。虽然都很含蓄,但是我们却能够触摸得到文章中作者那虽轻犹重、似淡还浓的人生忧伤。“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这就是《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

二、教后反思

鉴赏《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通过与一首诗歌的比较阅读来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优美的文学作品能给人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人畅游在语言艺术的殿堂。

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同学们既能体会这篇散文的诗情画意,又能从中学习到诗歌是如何向散文扩展的,这也是高考中常见的想象和联想力扩展题型的热身训练。

三、案例分析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阅读的范围,大到作家整个作品风格流派的比较,小到某篇作品遣词造句的比较。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理解能力。

1.不同民族同一风格

所谓诗无国界。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艺术的本质是相同的。这样的比较常常可以给人颇多的启发。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不幸使人激愤,而普希金的尴尬尤令人感慨。通过这样的比较,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李白和普希金两人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了解诗歌创作上的某些共同之处。

2.不同体例同一风格

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风格流派和诗歌体例。不同年代、不同体例却风格、个性相似的诗作,其实很值得一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除了能让学生加深对两位诗人艺术特点的理解,还可对婉约风格在我国诗歌史上的一脉相承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同一时期不同作品

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该时期的某些共性。比较同一时期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该时期的文学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反过来以该时期的共性加深对所学作品的认识。例如《诗经》里的《关雎》与《蒹葭》。

4.同一作家不同作品

这类比较是比较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选用同一作家相近题材或相似境界的作品作为补充阅读,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比较阅读不但适用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文体。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上进行,也可以从形式上进行。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似点或不同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比较阅读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另外,比较阅读最忌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挖掘,通过比较,透彻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以求逐步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