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文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文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法指津】

“文中的信息”是指文本传达出来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对重要概念与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而信息又有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之分,“筛选”就是要根据题干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整合”就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转换、归纳、概括,并加以处理,组织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中有关筛选整合中的信息的试题,主要采用表述题的形式。答题时,我们首先要根据试题的提示,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其次要注意从相关的信息区间筛选出有效信息。要明确搜寻范围和方向,在搜寻、辨析的基础上对有效信息进行重新组合,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般分三步走: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通读全文时,我们要敏锐捕捉和把握含有重要信息的语句。这些语句包括提示语,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映文中相关人物、事件、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语境特征的语言单位;概括语,即集中表现文章内容、主要思想的语句;情态语,即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表达作者强烈思想感情及其变化的语句;主旨句和过渡句,即那些表达文章中心和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二、定向阅读,进行有效筛选

读懂题干,尤其是题干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从原文一点一点地寻找有效信息,确认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或有效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针对题目寻找分散的、隐蔽的、潜在的信息,确定重要信息,顺藤摸瓜,大致确定作答范围。

三、整合信息,提炼归纳

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键信息的语句,需要我们在原文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时,我们还要注意两点。

1.力求准确和精练。答题时要根据题干指向,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由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能找到,有的学生误以为将原文某些句子照搬就可以拿到分,没有很好地整理概括,导致答偏甚至答非所问。

2.力求全面。答题时力争答题要点全面,要重视题目分值对答题要点的暗示作用,筛选信息时要在综观全文的基础上筛选。

【阅读训练一】

故乡

林贤治

我不止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月光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上,清凉如水;池塘别有一种风味,粼光如荧光;月夜的笛声是美好的,还有潇潇春夜细雨,满枕蛙声……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声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地看我读书和写字……

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息的人们,是我所怀念的。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至于在自欺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

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活!

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

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世代相传的痛苦情结。

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可以鼓舞祝祷。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地退回乡村,在不断地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以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

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选自《平民的信使》,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反映的农民并不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有哪些?请分条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至于在自欺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作者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在“近乎无聊的话”中透露出的是对“农民”“故乡”的复杂感情。请根据全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没有故乡。

B.作者认为农民不能安贫乐道,留守家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吃惊和惋惜之情。

C.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故乡的风物,运用联想、寓情于景等多种表现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文中描写了农民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力和冒险精神,但对农民改变命运的行为感到沮丧。

E.作者认为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城市,因而城市永远年轻。

【阅读训练二】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唯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力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儿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儿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选自《视野》2006年第14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近”与“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六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三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