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贱卖建行 第1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贱卖建行 第1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银减持建行股份,并非“贱卖论”所能简单形容;如火如荼的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外资为师的日子或接近尾声。

8月29日,美国银行(以下简称“美银”)宣布出售其持有的131亿股建行H股,所获的83亿美元将用于补充其岌岌可危的资本金缺口。接盘者中,已无往日欧美金融巨头的身影――新加坡基金淡马锡,中国外汇管理局、社保基金和中信证券组成的财团,共同买下美银减持的股份。

2005年美银入股建行以来,累计套现194亿美元,获利共75亿美元;此外还持有5%建行股份、合90多亿美元的市值,美银的总收益超过150亿美元,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当初,美银入股建行的价格很低,仅以25亿美元购得175亿股;之后两次增持的行权价格分别为每股约2.42港元和每股约2.8港元,而本次中方财团的接盘价格是每股4.94港元,较美银的入股建行的成本翻倍。一个从建行上市以来就争议巨大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建行是被“贱卖”了吗?

“贱卖”之争

“这次美银减持建行股份,实在是万不得已。”建设银行的那位高管说,如果美国银行没有在2008年购买Country Wide(一家抵押贷款公司),它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美银200人的专业团队,用半年的时间做尽职调查,最后花40亿美元买下这家公司。现在这家公司暴露出来的窟窿是400亿美元。”他特地提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银一度是“硕果仅存”、没受太大冲击的华尔街巨头,但这次,如果不将建行的股份出手,这家老牌银行或将难以度过眼前的难关。

作为建行的第三大股东,美银持有建行总计255.8亿股H股,占建行总股本的10.23%。其中,236亿股8月29日解禁,剩余约20亿股将于2013年8月解禁。出售计划预期将于9月底之前完成,届时,美银所持建行股份将由目前的10%降至5%。

相比带来无穷麻烦的Country Wide,美银投资建行真是一笔太过划算的交易。

对于建行是否被贱卖,业内及学术界存有分歧。

“仅仅看成交价格是没有意义的,六年的时间树苗也长成大树了,价格怎么可能相同?”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交易的角度看,美银此次出售的价格较建行股价折价近12%,“这个交易价格比较合理。”

原央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2004年至2007年曾担任建行独立董事,全程参与了建行改制、引入投资者、上市的过程。“并不是我们的好银行没有卖出好价格,而是那时我们的银行根本还没有起来,你们可能不了解当时包括建行在内的中国银行的资产状况。”他说,中国的银行当时资产状况是绝密数据,但可以肯定,“我们的不良资产很大。”

景学成回忆说,当年建行引入美银做战略投资的过程,非常曲折艰难。“那时西方的舆论都认为中国的银行坏账太多、包袱太重,不值得买。我们接触过很多大机构,像花旗等最后都放弃了。只有美国银行一家看好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最终他们入股了。”景学成说,后来,花旗看到美银入股,后悔了,想进来,但已经没有机会了。“美国银行做出投资的决定也是冒着亏本的风险的,它赚了只能说明它眼光好。”

在景学成看来,中国的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基本是比较成功的。“中国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他认为,该不该引入战略投资者,取决于“能忍受多久温吞水式的改革”。中国的银行在此之前很像政府机关,机制是靠党委会,张行长到了这样,李行长又那样,改革推进很慢。“引入战略投资者,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银行有了中长期、战略性的考虑,比如到2012年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二是公司治理,有了程序,有了一定之规。”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教授被认为是“贱卖论”的代表性人物。他对表示,“我觉得以净资产作价是不太合理的。”除了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的价格稍高(每股1.86元)之外,其它的价格都很低――美银入股建行的价格是每股1.17元,苏格兰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价格为每股1.22元,工商银行的定价只有1.15元。“一块钱的净资产只卖到1.15元,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品牌、网络和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到现在,除了建行引入的美银,其它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基本上都走掉了。”吴念鲁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价值主要在三个方面,资金、管理经验和公司治理。“他们在中国赚了钱就走了。现在要认真考虑一下,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战略投资者?”

2009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因在危机中损失惨重,全数减持了持有中行的股份。高盛也因资金链紧张,减持了工行的股份。汇丰银行一直想在中国市场获得长足发展,但在入股交通银行之后,双方在中国市场是竞争关系,合作并不十分愉快。

在吴念鲁看来,建行与美银是唯一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合作,也是冲突最少、最有互补性的合作。但这次美银对建行的减持,给双方的合作也蒙上了不确定的阴影。

不过,上文那位建设银行高管则表示:“美银减持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改革的步伐

在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的同时,美国银行与建行签订的为期七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也近尾声。按照协议,建行与美国银行的战略合作最早将于2012年8月到期;期间的2010年,双方已商定将战略合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

建行新闻发言人向媒体透露,美国银行承诺将长期作为建设银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双方已商定,在第一期七年合作结束后,将继续开展新的五年战略合作计划。人民币跨境结算、全球大宗商品融资、跨境股权投资和并购、银团及杠杆融资等更加复杂和更加国际化的业务,成为双方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

“在这些领域,建行都缺乏经验和能力,而美银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建行与美银下一步的合作方向是非常好的。”景学成说。

在建行转型的过程中,美银的角色不容忽视。建行前身是财政部下属银行,偏于政策性银行,主要是为基本建设提供资金服务。1997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市场化改革,建设银行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成为一家商业性银行,如何提高对个人客户的销售与服务能力。而零售业务恰恰是美国银行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在第一期战略合作中,建行就把零售业务作为首选的合作领域。

“美国银行当时派了一个团队在建行,建行也派了一批一批的人到美国银行去学习。双方在经营管理理念的融合、指导思想、乃至技术层面的融合,都做得比较到位。”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累计124人次赴美参加跟岗培训,6200余人参加短期培训,累计完成98个合作项目、307个经验分享项目。景学成认为,美国银行这么做有提高建行国际化水平、让它上市时卖个好价钱的意图,但客观上建行还是受益者。

在建行引入美银、准备上市的那段日子,景学成的感受是不断地有新东西,“每天都很兴奋”。双方的合作相当细密:比如个人银行怎么办,公司业务怎么办,风险控制怎么办,激励机制怎么办,公司治理怎么办,等等。这些在2012年战略合作结束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双方都有非常战略性的、可操作性的计划。

在综合化经营、国际化经营上,建行也得到了美银的大力支持。2006年12月,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成立了建银亚洲。在美国银行积极配合下,建银亚洲快速完成了整合,使得建行在港澳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末,建行亚洲在港澳地区的零售网点数量从最初的17家增加到50家,基本实现了由小型银行向中型银行的转变。2007年9月,建行与美银合资成立建信租赁合营公司,试水未来潜力巨大的金融租赁市场;2010年末,建信租赁公司资产余额243.28亿元,较上年增长196.68%。2009年2月,建行纽约分行顺利开业,美国银行为此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引入美银,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行各部门为利益互相掣肘的现象。“之前做一个项目,建行各个部门为利益分配吵个不休,效率很低,改革推进很难。但是美银拿出的方案就让大家很服气,能够通力合作、全力配合。”景学成说,一则美银的方案代表的是国际规则,二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不过,伴随此次美银减持建行股份,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外资为师似乎已近尾声。

在景学成看来,在经过改制、引入战略投资、上市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包括建行在内,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步伐明显慢了。

“那时的改革真是大刀阔斧,真的在做事情,蛮有希望的样子。现在的感觉是,好像觉得自己改得差不多了,跟别人的差距不大了,就慢了。”景学成说,在改革了一程之后,下一步银行改革该怎么办,值得好好研究。

中国银行业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之后,已经有了全新面貌。但是任何改革并不是强压下去,就算完成了。“改制之后,运营的机制是否到位,怎样解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是从外面看不见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他不无忧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