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媒体让语文课更“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媒体让语文课更“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育思想源远流长,从孔子的“诗教”主张到蔡元培的美育方针,都对美育思想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是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美化生活的教育。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由优秀的文学作品组成,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和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创造的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心境,把学生引入“物我两忘”“澄思渺虑”的审美境界里。以高粱为例,在农民眼中,它只是一种粮食,一种可以解决人的温饱和经济问题的农作物;在植物学家的眼中,它是万千物种中的一种;而在张艺谋的眼中,它却成为审美的对象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电影《红高粱》了。其中的奥妙,就是由于个人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在起作用,从而引起心灵深处审美情感的共鸣。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教师应提供足以激起情感波澜的审美介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较好的审美介质。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

文学中所体现的意境,有时单凭语言文字本身是无法描述得淋漓尽致的,这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就无法充分展现文学本身蕴藏的价值,也会使学生不能完全领会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意图和作品内在的精神实质,如果适当选取和利用音乐手段辅助教学,就既能更好地展现文学的意境,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学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课时,可以选取古琴曲《乌夜啼》穿插作为背景音乐。悲凉哀婉的古琴声,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凄凉景象:孤单落魄的词人黯然神伤地独自登上西楼,抬头仰望夜空中那漠视人间冷暖的如钩残月,低头俯视庭院里那不停地瑟缩颤动的早已被无情的秋风掠夺近空的光秃秃的梧桐树干和几片摇曳的残叶。这样一来,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词人在亲身经历了末代帝王的荣华富贵和囚徒的身陷囹圄的痛苦折磨,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描述的被高墙深院“锁”住的不仅仅是“凄惨秋色”,还有一个满怀孤寂、落魄、哀伤和悔恨的“词人”,从而更深刻体会了词人在亲身经历了这两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后所凝聚在心头的悲哀、无奈、愁苦、孤独、伤痛和悔恨等错综复杂的感受。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审美的理解力是在感觉、知觉等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而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人们只有通过审美理解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因此,审美理解对于形成审美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流传下来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和图画分不开的,都可以用一幅美丽的画卷表现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教学情境,利用图画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结合图画,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发言、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作图画,既培养了学生的图画创作能力,又更有利于理解文章内涵的意境。例如,在学习《长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出红军爬雪山时艰难地翻山越岭的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朗诵,这样,就为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诗词创作背景和意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课件设计的具体直观、形象可感,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置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审美教育是关系到人精神世界的根本性的教育,是一种在“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基础上“引导人”的教育,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万物。在语文教学中应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中有美,社会生活中有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我们的语文课更“美”。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三堡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