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大成若缺”想到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大成若缺”想到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中,老师往往竭尽全力面面俱到,使自己教学的内容显得非常饱满,但对学生而言,这也许就是一种痛苦,因为一节课学生要学的东西、要掌握的东西太多,那不就是一种痛苦吗?在清苦的教学岁月中,作为一名教师,都渴望能找到一种既轻松又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式。本人已有二十二年教龄,上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年,下面就“圆的认识”这个古老的话题,我将从一个新的角度与大家一起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圆 教学反思

老子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是说完全做成的东西,看起来缺了什么东西,但用起来一点也不差;完全装满水的容器,看到上去好像是空的,但用起来一点也不少。

“圆的认识”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老师在上此内容时,往往都会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来发现圆的特征;或注重让学生“用圆规画圆”;或注重数学史料中的文化点缀。而忽视了学生通过推理、想象、思辩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忽视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圆”;忽视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在上认识圆时,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圆是由一条直线围成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认为:“圆是由一条直线围成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该让学生知道,不过比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即“一中同长”。上课时,老师、学生可以同做:以左脚为圆心,右脚迈出的长度为半径画圆,让学生体会“一中同长”的含义及哲理,从而能概括圆的特征。在上此内容时,通过师生的共同操作,学生姚敦俊高兴地说:原来圆的特点可以那么简单地学习和完成。老师,这样学习的话太轻松了。

听了学生的话,我感慨万端千:原来教学可以那么简单地实施。

在教学半径与直径时,很多老师会让学生动手测量,说明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其实这个问题太过简单,顾名思义即可,没有必要大费周章。爱因斯坦说过:取一块木板在上面寻找最薄弱的部位,在那些容易打孔的地方钻开无数个孔。——不正是上面的做法吗?

在教学操作画圆时,只要强调好“一中” (找到一个中点,即圆心)、“同长”(以相同的长度即半径围绕圆心画一圈),在学生体会深刻的基础上强调:手拿住哪里,两脚之间的距离是直径或是半径,规范的圆就可以画出来了。

有数学家把数学比作“思维的体操”,而“问题则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当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能给学生一个问题的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这才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一中”时问:不是“一中”行吗?学生都说:不行。如果不是“一中”,那么作出的肯定不是圆,而是其它的什么我们没有见过的怪物。又问:不“同长”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分别说。经过如此的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很强的“一中同长”的具体的形象,有利于学生认清直径与半径,更有利于学生作出规范的圆。

实质上“圆的认识”内涵非常丰富,这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多。我感悟:有舍才有得!

一课一得足矣!学生能深刻领会“一中同长”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对于偏僻地区的农村小学来说,让学生“左脚定位置,右脚迈出的长度定大小”画圆不难,师生边学边玩,娱教娱乐。此操作还能强化“用圆规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而非直径。至于其它的教学内容,如“直径是半径的一半”等,就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吧!

感悟一: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教,效果一定好;在没有必要的时候教,学生只会生厌。

感悟二:同一所学校同年级同学龄段的学生,有的班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扎实,而有的班则在应用题方面拿到高分。正因为有成有缺的缘故。就拿龙坪三小六年级的两个班来比较,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六(2)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得分较多,基础掌握得较为牢固,但在对应用题的解答方面失分较多;而六(1)班学生的试卷却是应用题得分较多,基础知识方面没得到什么分数。我想,这应该是两个班老师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导致的这一结果。

感悟三:生活中,大成若缺无处不在,比如:今天我打算在家看书学习,就不能和朋友相聚,朋友会说:每次叫你玩,都说没空。久而久之,与朋友的感情势必会疏远了;有一次,我正与家人一起看电视,同事叫我去逛街,本想拒绝,但又不想失去友情就答应了,等回到家,家人说:就回来啦?外面的世界不精彩吗?想想,我也无话可说,其实有时也是无可奈何的。

正如古人云:鱼肉与熊掌,二者能兼得乎?

只要我们小学教师抓住了数学知识的精髓,哪怕是另避溪径,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还能成为一大创新。这正是课程改革的深入,百花齐放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