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校朋辈辅导员动机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校朋辈辅导员动机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763名高校朋辈辅导员进行调查发现:自愿担任朋辈辅导员的占74.0%;认为朋辈辅导员是志愿者的占30.8%,觉得既是志愿者又是学生干部的占53.7%;在角色认知上选择精神疏导者的占66.6%,选择参与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他人成长、获得自身成长及心理知识的分别占75.0%、49.8%和45.5%。同时,朋辈辅导员胜任力不够、学校的重视度不足及培训专业督导缺乏等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强化团队建设和培训督导,以进一步提高朋辈辅导员动机水平。

[关键词]朋辈辅导员 自我决定理论 动机

[作者简介]韩云金(1974- ),女,海南文昌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钟向阳(1975- ),男,湖南耒阳人,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朋辈辅导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KJ214)、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朋辈辅导培训课程及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JG20141046)及2013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心理朋辈辅导志愿者需求及其系统化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56413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084-02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被引入我国并在高校得到广泛推广。高校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朋辈辅导员队伍,一般由校级、院级、班级三级组成。朋辈辅导团队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心理助人组织,且人数众多、三级之间缺乏有效联动,管理难度较大。助人动机直接影响朋辈辅导的行为。动机是指一种由需要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的作用,按来源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学生内在需求转化而来的动机,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激发而来的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外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德西(E.Deci)等人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动机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到自我决定的连续体,假如满足能力(Competence)、关联(Relatedness)和自主性(Autonomy)三种基本心理性需要,那么曾由外在因素所致的行为就会转变为由内在动机所驱动的行为①。国外研究证明,活动参与者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满足能提高自我决定动机,人们参与活动的意愿性更强烈,在活动过程中全力以赴并获得更多的享受。②目前,国内有关朋辈辅导员动机研究不够系统全面,只局限在产生方式上。本研究从动机的特性,包括自主性、志愿性、指向性、目的性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调查并参照SDT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朋辈辅导员,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63份,有效回收率95.37%。其中,一年级374人,二年级257人,三年级96人(35人不详);男生308人,女生455人。朋辈辅导员主要以一、二年级为主,故三年级占比例较低,四年级处于就业阶段尚未进行调查。

2.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自制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动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信函方式进行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9.0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动机特征。从产生方式上考量朋辈辅导员的主动性,发现通过自荐产生(包括自荐面试、自荐选举或者直接担任)达74.0%,14.0%由同学推举产生,7.1%通过老师任命方式产生,表明大学生选择成为朋辈辅导员的主动性很强。从身份认同上考量朋辈辅导员的志愿性,30.8%的学生认为是志愿者,53.7%的学生认为既是志愿者又是学生干部(心理委员是班级干部成员,占本次调查人数的48.5%),仅9.8%的学生认为是学生干部,可见朋辈辅导员对志愿者身份的认同度高。从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目的来看,主要是协助他人成长、获得自身成长和增加心理知识,人次分别达到75.0%、49.8%和45.5%,表明大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的目的既是协助同学成长、又是促进自我发展,即“助人助己”。从角色定位上来考查动机的指向性,发现选择最多的是精神疏导者,达到66.6%,其次是信息反馈者(10.2%),显示朋辈更多认为其工作是为周围同学提供有效的人际支持和情感、信息交流,以疏导求助者的心理压力(见85页表)。

2.影响因素。从内部影响因素看,自认具备优秀素质的人数有38.8%,不置可否的占55.8%,持否定态度的占5.1%;个体素质缺乏主要表现在辅导技巧、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等方面,人次分别达到63.2%、57.4%和53.6%,表明朋辈辅导员工作胜任力普遍不够。从外部影响因素看,43.6%的学生认为高校重视朋辈辅导工作,12.0%的学生认为不重视,42.3%的学生持有一般的态度。高校需要加强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系统培训和专业督导的分别占41.0%、14.7%;选择资金支持和制度建设的占17.3%、11.1%;选择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只有8.9%,这说明学校亟待强化朋辈辅导员培训督导和团队建设。

三、讨论与思考

1.朋辈辅导员动机的分析。从参与动机的主动性和志愿性看,大学生参与朋辈辅导工作的动机表现出很大内在性。从参与动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看,朋辈辅导员将朋辈辅导更多地视为一种人际关系和情感上的支持,通过这种心理上的互动达到帮助别人和自我成长的目的,这实质上也表现出动机的内在性。朋辈辅导的实质就是通过同辈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达到助人自助的过程。参与者能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人际交往体验、增强自我价值感、促进自我成长,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发展需要。从动机的角度分析,朋辈辅导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朋辈辅导的过程就是服务学习的过程。服务学习是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在与他人合作中提高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外研究发现,94.0%参加过服务学习的学生认为,服务学习使他们学会更友善地对待他人、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懂得如何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和谐。③朋辈辅导员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如何帮助他人。Barbaba④在《朋辈为什么重要》(Why Peer Helping)中指出,朋辈互助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建立互相合作、关心别人、接纳别人、诚实守信和勇于负责的价值观念体系最有力的工具。

朋辈辅导工作满足了参与者的自主性,表现为自发的、主动的和志愿的参与行为。在对学校要求的选择上,发现选择“评价和激励机制”的人数不足10.0%,这也证实了朋辈辅导员参与动机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个体自由抉择,并将经验与自我感整合到一起的需要。自我决定的潜能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⑤高校要充分利用朋辈辅导员发自内心的助人激情,调动学生群体的自身资源,实现心理健康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Scott和Warner认为朋辈互助活动的开展能促使相互关爱、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⑥但调查发现,26.0%的学生并非自荐担任朋辈辅导员,还有9.8%的学生将其角色定位为学生干部。即在朋辈辅导员队伍中,部分同学内在动机、兴趣不够强烈。德西认为,当试图激发个体从事一种无趣的、但却有潜在价值的活动时,人们总要面对动机激发问题。高校需要高效创造外部条件,激发参与者动机,让他们充分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和价值感,实现动机转化。研究发现,完成某种行为而获得奖赏可能会削弱个体的自主感。⑦激励要使用恰当,以免阻碍内在动机的转化和持续。高校应采取更多措施来增强朋辈辅导员的能力和关联性发展,促进助人动机的内在化。

2.激发朋辈辅导员动机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朋辈辅导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重点在辅导技巧、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朋辈辅导员认为高校不够重视朋辈辅导工作,需要高校加强管理和团队建设,特别是专业培训督导。心理需求的满足会成为内在动机的促进条件,而当条件阻碍心理需求满足时将破坏内在动机。虽然参与朋辈工作的自主性很高,但由于其工作专业性较强,缺乏有效管理和培养将阻碍心理满足感,削弱内在动机。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外在动机内化指一个外部调节吸收更多自我决定和内部认可的调节过程,要经历无动机状态、外部调节、内投调节、认同调节及整合调节五阶段。因此,高校可从团队建设和培训督导上增强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胜任力与归属感,促进其动机的发展。

首先,强化团队建设以增强朋辈辅导员的归属感。归属感即为关联性,是与他人保持相属感的需要。调查显示,48.0%的心理委员不知具体工作内容,认为自己的职位形同虚设。⑧高校整个朋辈辅导员团队中,校、院、班三级衔接不畅,缺乏良性联动;且各级内部也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尤其是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由于缺乏合适且充足的资源开展科学、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督导,使班级层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校级和院级。⑨因此,高校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加强朋辈辅导员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优化团队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高校要重视朋辈辅导工作,增加资金支持、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其归属感。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经验,探索运用“会心团体”促进团队的建设,收到良好效果。⑩将朋辈辅导员队伍合理划分为不同的“会心”小组,每组配置1~2位优秀的朋辈辅导员担任促进者,定期组织小组成长活动,为每个成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样,能够促进朋辈辅导队伍成为既有层次、又结构稳定的充满凝聚力和人文关怀的团队。

其次,加强培训督导以提高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力。胜任力即为能力,指控制环境的需要。由于朋辈辅导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而担任朋辈辅导员的学生并非专业心理辅导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及实践经验;如果缺少较为系统的培训督导,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产生倦怠感、积极性受到抑制。系统有效的培训和督导可以让朋辈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认同,产生自我满足、体验自我价值,增强内在动机。从辅导员角色定位来看,接近70%的学生认为朋辈辅导是精神疏导者,与罗杰斯(Rogers)来访者中心疗法观点是一致的。相关研究发现,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朋辈辅导重要的理论基础,罗杰斯模式是最合适的朋辈辅导员训练的培训模式11,重视共情、无条件关注和真诚三种态度性核心条件的培养。在罗杰斯的基础上,还发展出Carkhuff的人际关系训练模式、Ivey的微格咨询模式及Egan的问题聚焦模式(Egan’s Skilled Helper Solution Focused Counselling Approach)12。其实,多数朋辈培训模式在理论取向上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进行融合,在培训内容中也融进了助人技巧、沟通技巧的训练。督导者也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营造一个安全、信任、民主的氛围,采用个体或团体的形式,更多地提供支持督导和教育督导,使得被督导者自由交流,获得关注、尊重和共鸣,体验到与他人的关联感,促进辅导能力提高和自身人格完善。

[注释]

①Deci E L,Ryan R M.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227.

②Juan Antonio Moreno Murcia,Maria López de San Román,Celestina Martínez Galindo,Néstor Alonso,David González-Cutre.Peers’Influence On Exercise Enjoyment: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J].Journal of Sports and Medicine,2008(1):23.

③杨晓丽.美国学校教育的服务学习理论及启示[J].前沿,2008(7):194.

④Barbaba B V.Why Peer Helping?[J].The Peer Facilitator Quarterly,1992(2):13.

⑤暴占光,张向葵.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6):142.

⑥Scott S H,Warner R W.Peer Counseling[J].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1974(53):228.

⑦Deci E L,Koestner R,Ryan R M.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627.

⑧胡宇,王兰会.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6.

⑨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67.

⑩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90.

11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培训模式研究[J].社会工作,2010(7):24.

12(英)索恩.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M].陈逸群,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