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语言,更学习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语言,更学习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听了一堂语文课——《矛和盾的集合》,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个单元以思想方法为主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学习本组课文,建议要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边读边想,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在师生共同研读过程中,老师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1~4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画出相关的词句,并与同学小组内交流(时间4~5分钟)。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是一个步步发现步步印证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下来呢?这是本课教学操作上的一个难点。

果然,一番默读自学之后,全班交流时,学生以读整个1~4自然段的方式作为了回答,“谁能把文中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确实用了一点儿自己的语言,几乎是照搬原文却说得磕磕巴巴。难为孩子,这4个自然段整个叙述的就是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作为三年级的孩子,要他们把握4个自然段内容,当然有难度。

怎么办?这时授课的老师请同学们关注这4个自然段中几个带“然”字的词语:“忽然”“固然”“当然”,继而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授课教师带着孩子聚焦这几个词:

(1)在什么情况下发明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比赛的“紧张危急”)

(2)“固然”是什么意思?换一个词——“虽然”合适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样安全好,还是有别的意思呢?(学生通过读,感受到“安全”虽然好,只是成了一味地自卫,最好是能更好地进攻呀!)

(3)于是,发明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是什么意思?(应当这样)做什么是应该的?

(4)看看这三个词,虽然简单,但是,把它们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了。

(出示课件)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时,忽然……固然……当然……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有了教师这一块教学策略的实施铺垫,学生纷纷跃跃欲试,将坦克的发明过程说得头头是道,看得出孩子们的语言是自信流畅的,思路是严密清晰的。

作为一名听课者,看到课堂上学生的能力获得了提升,不由暗暗佩服授课教师把握教材的高效教学能力!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系的,通过语言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脑科学证明,一般人逻辑思维的形成是通过母语的学习。早在1979年,周建人先生在《光明日报》撰文提出了“思想先于语言”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思维制约着语言,语言对思维起着加工作用。崔峦老师也曾说过:“要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从阅读入手,从读到写。阅读一定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关注文章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课文学到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迁移运用的表达方法,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不能读写分家,到作文课上才谈作文。如果老师有这个意识,每教一篇课文,都能让学生在表达上学点什么,而且真正落到教学中,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学到有效的表达方法。”

在《矛和盾的集合》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对三个带“然”字词语的处理,一步步点拨,带着孩子轻松地感悟到了发明家内在的思考过程,也感悟到了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色。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了教学的高质量,提升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力。效果很快又显示出来了——接下来,学生说到生活中也有许多发明创造集合了别人的优点,发明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也尝试着讲讲发明的小故事。让所有人惊喜的是:虽然还只是三年级,但却有不少孩子能思路清晰语言流利地叙述发明过程的小故事。了不起!究其原因,教师带着孩子捕捉到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忽然”“固然”“当然”。殊不知,这三个词串起的不仅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更是作者写作时思维的过程。多么可贵的资源!授课教师领着孩子不仅学到了其中的语言,更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思维。这又是多么可贵的学习过程!

是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文道统一的,语文学习的悟性不但需要依靠书本文字来滋润,更需要用思考来提升。这就好比习作,比较好学习的是结构和语言形式,比较难学习的是思想和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