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冰川世界里的人间秘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冰川世界里的人间秘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宿县然乌镇来古村在青藏高原东南伯舒拉岭的腹部,最美的湖泊之一的然乌湖就在它身边,这条因冰川而出名的来古村距川藏公路只有20多公里,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6条海洋性冰川,这样的自然景观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是我国一个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

中国有46298条冰川,比起拥有的高山、大河,数量一点也不少。在我国,看冰川与看高山、大河相比,目前难度稍大一些,能接触到冰川的旅游者也少些,但我国冰川的壮美,比高山、大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人看过一次冰川后,始终念念不忘……

在被雪峰、冰川环绕的来古村,自己带上睡袋,住进一家藏民家里或村里唯一小学的教室里,你可从所有的方向看到雪峰和冰川,住宿的费用基本为零,只需送给村里可爱的孩子们一些糖果、铅笔。来古冰川比起现在人们常到的海螺沟冰川、明永冰川更为宏伟和原始。来古冰川是典型的中低纬度海洋性冰川,其壮观美丽及运动变化的多样性、可观性均优于新疆、等地的其它的大陆性冰川。

然乌湖

从然乌镇到来古村一直沿着有"西天瑶池"之称的然乌湖岸边走,湖两岸的灌木丛叠加上白云蓝天,在湖水中反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面。

围绕着来古村的多条冰川,在村子前形成了多个冰湖,因不同的冰川所在的地质和土壤成分不同,每一个冰湖都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有一个冰湖上还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看上去真有点到了南极的感觉。冰川的末端与冰湖之间,断裂的冰川露出数十米高蓝幽幽的冰层.身在来古村,你可以同时看到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因为所有这些冰川都围绕着来古村,所以它们被人们统称为来古冰川。其中生成于岗日嘎布山东端长达12公里的雅隆冰川最为雄壮,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边,黑白相间的“中碛”又为它在宏伟之中再添上几分美丽,在其它的冰川很难看得到。

沿然乌湖边而行的简易村道,到来古村就算走到底了,70多户人家的来古村至今还保持着最为原汁原味半农半牧型的藏族村庄风采。村子里的房子相对比较分散,细分为沙土那、拉那格、曲娥、然母等几个更小的村庄和定居点,最远的相距两三公里,小村之间分布着块块田垅。

来古村是紧邻来古冰川的一个藏族小村落,“来古”在藏语的意思就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来古村一个安静的小村落,那里的人单纯而善良,村子四周雪山耸峙,当歌岭、夏那峰、布汪拉、达玉障堆四峰环绕。来古村在冰川和雪山之间散落而座,冰川末端的融水分成几股乳白色的河流向来古村前面的湖中流来,特别在早晨太阳刚出来时,村庄的四周都有雪峰在闪烁,牛羊出户,鸡犬互鸣,田园阡陌,佛塔桑烟,好一派胜境。

不知来古村和来古冰川谁因谁而名,是先有来古冰川,后来把冰川末端的小村庄叫来古村,抑或相反。不管怎样,来古冰川和来古村是相依相偎、相伴而生。

冰川末端有两个因冰碛物阻塞而形成的湖泊。奇怪的是一个湖水碧绿,美如碧玉,一个却是水质混浊,状若泥浆。究其原因,原来一个湖泊的上端是一条叫必姆贡的冰川,这条冰川的活动减弱,由冰川带来的泥沙减少,湖水经过沉淀,水质纯净又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湖水碧绿。而另一个湖泊的上端是由几条冰川汇合而成的复合式的名为“来古”的巨大冰川,它带来了大量的泥沙砾石,即所谓的冰碛物,因此导致了湖水混浊。

这两个湖泊像两只眼睛点缀着这个美丽的村庄。

恬静悠闲的来古村

欣赏冰川,很重要的一点是欣赏冰川末端融水形成的湖泊,这是冰川美丽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的冰川末端都会形成湖泊,只有那些在降水量大的地区的冰川,因融水丰富,并且末端有冰碛物形成的堤垅的阻塞,才能形成湖泊。

要欣赏冰川的这种美,首先要了解冰川学当中几个基本概念如侧碛、中碛、终碛的意思。其实这几个概念很容易理解,首先要了解“碛”这个词的意义。这个词在《辞海》中是指水或冰中的砾石泥沙的意思,读音是qi(“汽”)。但是几乎所有的冰川学家或地理地质学家都读作 ji(“绩”)。据说科学家内部有些字的读音与字典中就是不一样。

我们知道冰川从高处顺着山谷向下流动,就像一把锉刀一样“锉”着山谷的两边和底部,用术语说就是“磨蚀”和“掘蚀”,而且会“掘蚀”得越来越深。在冰川向下流动“磨”和“锉”着山谷的过程中,山谷的两侧会有风化的岩石和泥沙跌落下来,落在冰川的两侧边缘上,给冰川镶上两道岩屑的“花边”,并随着冰川一起向下运动,这就是所谓的“侧碛”。当一条支冰川像河流的支流汇入主流一样汇入主冰川时,支冰川内侧的一条“侧碛”会与主冰川内侧的一条"侧碛"合成一条,形成冰川中间的一道由泥沙和石砾组成的“碛”垅,即所谓的“中碛”。冰川带着 “中碛”及混在冰川中的泥沙向下运动,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温度也越来越高,冰川末端的冰也在不断地融化。当冰川向下运动的速度与冰川融化的速度相等时,冰川的末端就停止在某一个位置上,这样冰川携带的“侧碛”或“中碛”及冰川中的泥沙和岩石就会从冰川上“卸”下来,堆在冰川的末端。如果冰川的末端能稳定在一定的位置,冰川上的泥沙和岩石就会源源不断地“卸”下来,形成一道“垅”,因此被称为“终碛垅”。

来古冰川的美,在于冰川上黑白相间的“中碛”。

只见冰川融水形成的几条河流汇入湖中,在流入湖中的过程中,在湖边的湿地上勾画出一道道曲线,很是美丽壮观。

更让人兴奋的是,来古冰川的末端所形成的那个湖中竟漂浮着两座闪耀着蓝幽幽光芒的冰山。

浮在湖面的冰山比伸入湖中的冰川末端高出许多,大概是因为来古冰山是从冰川的末端断裂下来的。当它脱离母体后,水下的部分浮出了水面,因此它比原来的冰川末端高出许多。

向上观望时,只见来古冰川在两边雪山的护卫下 ,呈S形地向下奔来,只见宽阔的冰面仿佛高速公路一般分几个车道逶迤而来,几道黑色的“中碛”将白色的冰川分成了几条,就像几条大河在平行地流淌。白色的是河水,黑色的是堤岸,不管是把来古冰川比喻成高速公路还是平行流淌的几条大河,这高速公路或几条平行流淌的大河在来古村这个地方突然被拦腰截断。

一条从高高的雪峰上流动下来的冰川,竟以这种斩钉截铁的方式终止,实在令人感到惊奇。曾见到阿尔卑斯山的艾格尔峰的一条冰川终止在一个断崖上,然后以阵阵雪崩的形式向下移动,它的下面就是一条波浪滚滚的河流。一条大河就是这样起源的,一条冰川就是这样结束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的。

冰川将山谷的两边切割成了深深的峡谷,估计达百米深,而且几乎是垂直的陡壁,人们只能走在两边的山上或“侧碛垅”。“侧碛垅”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巨石和沙土堆成的高达百余米像堤坝一样的巨“垅”,有些巨石体积达几个立方米。这些巨石都是冰川由远方运下来的,当气候变化引起冰川变化时,散落在这里的。

这些巨大的在山谷两边延展的“侧碛垅”与冰川末端高大的“终碛垅”,也是冰川之美的一部分。我们欣赏河流,赞叹河流之美,其中很重要的是欣赏河流的流动之美。而河流的“流动之美”之所以能打动人,让人感动,是因为河流的流动让人意识到了时间的流逝,也就是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唐诗宋词中那些描写河流的佳作,大都是由河水的流逝,意识到了年华易逝,时光不再。

从这一点来看,冰川的流动之美给人的美感比河流更深沉、更宏大。虽然冰川的流动缓慢:有的每年移动几米,有的每年移动十几米,快的每年也就是移动百米左右(当然跃动式冰川的突然快速运动每小时可达几十公里,这是特例)。河水的移动虽然快并且当下可见,但是河水移动留下的痕迹却不明显,河水流动留下的遗迹的周期性也不明显。冰川就不同了,冰川留下的一条条“侧碛垅”和“终碛垅”高大巍峨,长达数十公里,当看到这些,你不仅会被冰川的伟力所震撼,也被“时间”所震撼。想到这些巨石,经风化、崩塌,再经冰川的输送,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了这里,这期间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啊!尤其是冰川前端留下的“终碛垅”,往往不是一道,而是隔一段距离就有一道,这每一道“终碛垅”都反映了地球上气候的一个稳定期。因为只有稳定的气候,冰川前端的前进速度才能和它融化的速度相等,它的前端才能停顿在一个位置上,它“卸”下来的岩石泥沙等冰碛物,才能堆积成一道“垅”;当气候变暖,冰川就会退缩,当气候重新稳定下来,冰川就会在新的位置,制造出新的“终碛垅”。而两道“终碛垅”之间所经历的时间段,则是一个气候的变化期。因此一道道“终碛垅”,清晰地记录了气候变化的周期。

通过一道道“终碛垅”,科学家们可以把气候变化分出“冷”和“暖”的周期来。地球上曾经历过周期性的大规模的冷暖变化,大的冷期被称为“冰期”,暖期被称为“间冰期”,“冰期”来临时,地球上陆地的大部分地区如欧洲、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北部等地区都被冰雪覆盖(挪威的峡湾、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五大湖都是冰川的杰作),生物、动植物被迫向南迁移;当气候变暖、“间冰期”来临时,冰雪融化、冰川后退,大地,动植物重获生机,一直有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冰期”和“间冰期”。注意“间冰期”这个词,它似乎说,地球上的温暖期,仅仅是两次冰期间的一次间隔或间歇而已,言外之意是大的冰期还会到来。

站在来古冰川的侧碛垅上,望着眼前逶迤向前伸展的冰川,想象一下欧洲、加拿大、美国北部全被冰川覆盖的景象,以及在冰期时中国大地的景象。按照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说法,在地质史上中国不仅西部高山区有冰川,而且庐山、黄山这些地区都曾经被冰雪覆盖,李四光因此提出一个"庐山冰期"的概念。这次来看冰川,我特意带了一本书――《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方法》,其中例举的存有冰川遗迹的地方,不仅有庐山、黄山,竟还有太行山和北京的香山。

一位外国专家提出整个青藏高原曾经覆盖着一个大冰盖的观点,另一位中国地质专家画了一张图,在那张图上,中国3/4的大地上曾经有冰川,大部分中国科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科学家们这么热衷于研究冰川?是因为冰川从古至今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有人说,因为有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才有猿向人的转变,才有了人类的出现。因为在“间冰期”,气候温暖,植被繁茂,果实丰盛,猿在树上生活得很好,用不着下到地上谋生,但是当冰期来临时,气候变冷,树木已无法生长,只有地上的草类和灌丛还能生存,因此猿只有从树上下来,而这一步是向人进化的关键一步。

有人说,因为有冰期,才有了动植物的大迁移,尤其是起源于非洲的人类最终能够分布到全球,全赖“冰期”的帮助。当“冰期”来临时,大量的降水被冰冻在陆地上,没有进入到大海,海平面下降了约70-100米,因此有些海峡海水下的地面露出了水面,成了“陆桥”,如分隔了亚洲和北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分隔了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与澳洲的托雷斯海峡,甚至台湾海峡等等,在“冰期”都消失了,因此人类可以通过这些通道进入了美洲和澳洲等许多地方。

冰川带给人的想象是如此的宏大和深沉,因此能欣赏河流的人,都应该被冰川的美所打动和折服。如果说河流的美让人意识到作为一个个体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青春易逝的话,那么冰川则让人感到时间的一种更巨大的轮回,感到一种更宏大的终极力量的存在。因此意识到人类整体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类似宗教体验的美感。

清晨,是来古村最美丽的时分。湛蓝湛蓝的天空下,在来古村的面前,一座座雪峰一字排开,它们银光闪烁,仿佛用钻石雕琢出的金字塔,又像是出鞘的利刃,闪烁着逼人的寒光,在这些雪峰中间,一道道冰川汇合成一道巨大的冰河向来古村的方向蜿蜒而来。冰川末端的湖水中,雪峰的倒影,像是一组银色大理石城堡,在水中抖动。当我回过头来,发现来古村的南面、东面、西面都有雪峰在闪烁,而且南面也有一条冰川向来古村流来,冰川的末端融水分成几股乳白色的河流向来古村前面的湖中流来。这就是拉开帷幕后的来古村。一个雪峰、冰川围绕的村庄。

(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