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功的教学,艺术的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功的教学,艺术的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艺术再现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如果教师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就会使教学效果大为增强。下面我仅就课堂教学谈化学教学艺术的创造。

一、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初中化学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化学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教“燃烧与灭火”时,我介绍一些情景:“钻木取火”的图片、家庭用火、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火灾资料,从而引入新课,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精心创设化学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将对化学和化学老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实验探索”,体会学习乐趣。

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化学知识的传授,应是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化学的环境中学习化学。如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对教材可做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本节课可以提前7天左右让学生用实验进行探究,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认真记录,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再进行释疑。这样创设情境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化学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化学之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化学教学同样如此,要想使化学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认真挖掘化学科学美,展示其美学特征,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化学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化学美学特征。

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化学理论,在内容、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的形形的物质及其变化,各种物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掘,要让化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灵。

2.在教学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教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取决于学生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化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化学的体验不只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做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教育失之偏颇,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又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练习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溶解度的几个因素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溶解度的几个因素。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艺术的表现还包括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等。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通过师生双方的配合协调和努力,艺术之花一定能在化学课堂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