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个性化表达”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个性化表达”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节语文课上得是否精彩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思考、质疑和理解即能够做到个性化表达,我认为这就是语文课堂最大的精彩!可是不少同行却认为这是一场无法预约的精彩,因为有时任你的教学设计多么精彩,任你怎么引导启发,学生就是坚守“沉默是金”的原则。

如何打破沉默,让我们的课堂精彩有约?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 教师要明白语文教学的本质

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不清楚就很难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很难提高我们平时语文教学的质态。

吕叔湘先生曾强调:“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多层次的增强口语训练的力度是必要的!必须将说话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活动中。”朱学坤老师认为:言和意是汉语文的内在构成要素,言和意的矛盾是汉语文的内在基本矛盾,语文的本质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即怎样以有限之言表达无尽之意。

可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运用语言”,而且是“善于运用语言”,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表达正是“善于运用语言”的一个基本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时千万不能将“说”这个能力边缘化。二、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说”的氛围

(一)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敢于说

《教学心理学》一书曾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表扬的心理。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说得好的,表扬他会说;说得差的,表扬他敢说。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敢于表达自然不在话下。

(二)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

要想唤醒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他们“说”的积极性,我们必须走出文本,走进他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笔者在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猜猜他(她)是谁?让学生学习梁实秋先生抓住人物特征描绘人物形象的手法,也来谈谈你眼中最有特点的人,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再如执教扬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时,设置了一个“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话题;执教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时,设置了“向你介绍我最爱的食物”这一话题。

这些话题的设置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而且也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式,做到活学活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他们表达的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乐意说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明主、和谐、愉快的环境,用亲切、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多开展一些演讲、辩论、朗诵、演课本剧等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相信学生会在老师努力创设的宽松环境中,体会到表达的快乐!三、 教师要设法提升学生“说”的质量

要做到个性化表达,让学生说得深刻,说得独到,必然离不开“思”的前提。而“有疑才有思”,只有提出疑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英国学者德波诺曾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可以说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因为让学生心中常有疑问,也便留住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用疑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呢?

(一)教师要善于设疑

设计一个好的疑问不仅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将其理解引向深入,而且还能激发创造的火花。那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

教师设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重真实性,应真正触及学生认识的矛盾,成为学生产生探求欲望、推动积极思考的刺激。第二,要富于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要激发主体性,给学生提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追索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解决问题。第四,要追求开放性,不要以书本上的固有答案和教师自己的已有结论限制学生的回答,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贡献自己的创意和经验。第五,要具有差别性,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善于提出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适合他们发展思考力的针对性问题。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4

例如,笔者在执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提出了这样一些疑问: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想到了哪位英雄豪杰?2 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为什么单要选择周瑜?他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要写他娶了小乔?还强调小乔“初嫁”?(赤壁之战时他已娶了小乔十年)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研读教材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有同学根据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推出周瑜和孙权公为君臣,私是一家人,因而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还有的同学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苏轼之所以选择周瑜是因为周瑜是苏轼的一种理想人生,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苏轼的个人经历)却是残酷的。在这样的讨论基础上,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苏轼复杂的情感了。

(二)引导学生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给教师建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而疑问能够激发求知的欲望”。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尝试解决是最智慧的做法,也最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发挥他们的才能。

例如,笔者在执教《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抓住小说的结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你对这样的结局存有怎样的疑惑?”有同学问:“常春藤叶是假的,为什么琼珊看不出来?”还有同学问:“藤叶是老贝尔曼画的,苏艾也是画家,还是琼珊的好友,她为什么不画?”等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结果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细节和伏笔去释疑,同时也理解了“欧亨利式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色。

再如杨彬老师在执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该课例获2010年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题目叫《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你们认为有什么问题?”结果学生们畅所欲言,见解精彩纷呈。杨彬、袁菊,《〈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例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7—8A,53

可见,质疑,尤其是质疑权威,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的具体表现,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质疑思考前提下的表达才是真正个性化的表达!

如果我们都能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积极营造学生“说”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努力提升学生“说”的质量,让学生乐于表达,我相信学生定会在其个性化表达中对“语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亦定能与精彩相约!

参考文献:

①严先元著《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