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力资本与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力资本与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国务院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巢湖市作为试点示范区,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这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做好产业承接转移,人力资本的提高,则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所以要创造性地、建设性地做好人力资源培训投资工作,使皖江城市带转移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巢湖市;皖江城市带转移;人力资本

国务院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意味着处于中部偏东地理位置的安徽省迎来了其发展的又一契机,对其快速崛起有着非同一般的促进作用。位于安徽东南边的巢湖,如何在机遇下充分利用经济增长因素,强有力地发展当地经济,是我们工作的又一重点。

一、巢湖市具备了产业承接的条件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是个江水网密布地带,同时亚热带湿润气候,使巢湖内沿江岸线成为了建设深水港口的理想场所,这为产业的承接转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加上最近几年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内主干道和全国的公路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尤其是与芜湖、南京等城市的往来更为便利,为日后承接工作打下了前提条件。

巢湖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硫、明矾石、各类灰岩等,利用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同时不断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树立工业强市理念,围绕技术创新、结构升级、规模扩张和产业集群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二、巢湖市劳动力结构分析

研究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存量效应问题,对于促进安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结构承接的头号项目来进行分析,暂定资本投资总额为350亿。2008年安徽年鉴资料显示,巢湖的文盲半文盲A劳动力人数比率为12.75%,小学B文化程度劳动力率是36.05%,初中C是32.96%,高中D和中专是9.07%,大专E以上是3.11%,按照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限定为:A平均是1年、B5年、C8年、D11年、E15年。巢湖总人口数4567975,劳动力占的比例是65.27%巢湖劳动力人数N=4567975*0.6527=2981517NA=2981517*0.1275=380143NB2981517*

0.3605=226800NC=2981517*0.3296=982708 ND=2981517*0.0907=270424NE=2981517*0.0311=92725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人数。

人力资本存量=380143*1+226800*5+982708*8+270424*11+92725*15=13741346

从而得出人均受教育年限=13741346/2981517=4.6088

同时安徽年鉴资料中看出文盲率从1990年的32.01%到2000年的8.75%,直至2008年的12.75%。巢湖的文盲率处于下降趋势,人力资本在不断地提高。

三、巢湖市经济发展各项因素的贡献率

中国学者王金营把卢卡斯的有关人力资本和产出的公式进行了改进,得到Y=AKαLβHr(Y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A代表技术进步,H代表用受教育年限来表示的人力资本投入,α代表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β代表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γ表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然后根据索洛函数,把人力资本也加入增长速度方程中,则:=+a+β从中可以得出,资本的贡献率:α,劳动的贡献率:β,人力资本的贡献率r。

巢湖2008年的生产总值是479.33亿元,指数为113.2。(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假设2007年是100),那么说明=13.2%,08年巢湖的就业增长率是2.76%,所以资本的增长率=37.24%,劳动力的增长率=2.76%,人力资本的平均增长速度=30.8%

由于资本、劳动和人力的产出弹性系数在一定情况下是稳定的,所以,根据以前的数据及其发展规律,假定这些系数分别为0.414,4.834和0.225。那么算出资本贡献率是1.168,劳动的贡献率是1.01,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0.525。可看出劳动力、资金仍占据主要作用,但从长期趋势来看,人力资本将会取代物质资本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第一要素。

四、巢湖财政支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比重变化趋势

安徽省是人力资源大省,但长期以来,人均教育经费在全国都是比较低的。从巢湖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可看出巢湖教育投资比重变化趋势。2006年到2008年巢湖教育经费占财政经费比重率分别是0.224374、0.232115、0.244。这说明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的重视加大。经济的发展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而庞大的人才储备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五、巢湖市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相比较于东部地区,在人力资本素质和财政支出方面都落后于东部地区,处于凹点状态。从图1(单位:人)可以看出安徽的科技处于一个凹点。如何转凹为凸是我们工作尤为重要的部分。

问题二:在教育阶段,学生匹配老师比率不够协调,教师资源不够充足。要加强对老师量与质的提高,优化教育条件。

2008年,合肥、宿州、巢湖、安庆四个地区职业中学的专任教师分别是14619人、1457人、869人、1808人,在校学生分别是79527人、39880人、47588人、57796人。(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09年)设平均每个学生的老师资源为X。那么合肥X1=14619/79527=0.1838

宿州X2=1457/39880=0.0365,安庆X4=1808/57796=0.03128,但X3=869/47588=0.01826,巢湖地区教师资源相比较而言还不是很充足。

六、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和加强与高校人才输送机制。对于现在巢湖的现状,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巢湖经济,人力资本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提高当地人力资源的素质,与高校联手合作是个很有效的途径。2009年巢湖市人民政府与安徽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安徽大学,211重点大学,对于巢湖人才的输送具有优越的地理等各方面的优势。罗平副市长表示巢湖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表示希望通过基地建设,利用安徽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加强巢湖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这样的联合,不仅可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等问题,同时也促进皖江城市带工作的有效进展,提供了人员质与量的双重保证。

第二,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与监管,做到人才流动市场化。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使该项政策有着良好的外界实施环境。给予最充分的资源支持,使政策效益达到科学的最大化。在对人才市场建设与监管的过程中,要切实抓住当地人才结构的特点,从当地的特殊性出发,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旅游人才、高校毕业生、农村人才等各个领域都要组建一批专业性人才市场,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人才市场信息的网络化进一步升级,人才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化,促使在时间成本,人力物力成本最小化下,做到市场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

第三,与东部发达区域相比,安徽对教育投资仍然处于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要加大对科技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加大对人才资源的投资,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科教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力度。

第四,定期和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传授水平。完善教育设施,优化教育条件,为吸引优秀教师打下基础和前提。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开发,为紧缺型人才建设提供摇篮,真正意义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完善理论。

第五,安徽是个劳动力资源大省,巢湖当地劳动力占60%,并且男女比例协调。在机遇面前如何利用好当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人力资源流出率是个重要的问题。但实际把在东部和当地生存成本和工资比率相对比,东部地区不一定占优势。安徽劳动力之所以大量流入东部地区,主要是高收入和就业机会。但如今东部地区工资溢出并不多,而且还有更高的生活成本以及非物质成本,如精神世界空虚。所以巢湖要抓住这个承接机遇,找到人,留住人,用好人,激励人。在大量工人返回之际,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及时的招聘信息,为当地的劳动力做到科学地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要把劳动力的工资薪酬与经济建设发展成果相联系,做到发展成果大家共享,进一步提升员工绩效水平。

七、总结

巢湖皖江城市带承接的地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已超出了普通劳动力投入的贡献,出现了质的变化,这一点将成为不可代替的新趋势。虽然至今物质资本的投资还是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支柱,地区的软实力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这些试点区进行教育的大力投资,对社会需要的,尤其是当地急需的各种人才进行优先培养,必须让人成为主导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把引进来的产业,做大做强,使其适应当地的发展,之后在做好承接工作的基础上,对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发展自身的特色领先行业,增强自身的自我创新超越能力,这才是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DB/OL].新华网.

2、巢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巢湖市生态建设规划[Z].2008-04-17.

3、安徽统计年鉴[Z].2006-2009.

4、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Z].

6、安徽大学网站[DB/OL].

*本文指导老师为储节旺教授。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