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新课标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新课标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营造愉悦氛围,优化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35-01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心理学表明,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力量,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格外关注、观察格外细、思考格外活跃、记忆格外牢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数学教学应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单一,学生容易乏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在需要的激励下积极思维,激发创新的愿望。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我改变书本上先出现2的1倍、2倍、3倍……是多少的表格式的方法,而是一上课就说:“同学们,你随便说出一个整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它能否被2整除,想考考老师吗?”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都提上来了,学生每说一个整数,我马上判断,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1能,2不能,写在黑板上,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当学生说出一定数量的整数时,而又把个位是1、3、5、7、9和个位是0、2、4、6、8的数都说了的时候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数,从而得出结论。也许是教师独特的导入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一轮“考老师”后,大部分学生纷纷要求:“我也会,你考我!”听到这样的呼声,再看他们充满自信的脸,我迅速调整教学程序方法,随口说一些数,学生真的能判断出能否被2整除,教师也把这些数写到两大类能与不能的数中。这时,教师提出:“你们能找出规律吗?”这一设问引导学生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因此在教“能被5整除的数”时,学生同样能很快地自己总结出方法。由此可见,教师不一定要跟着教材小步子地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可以依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反之,若教学方法陈旧、死板、教师为教而教,则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呢?整节课,学生有目标、学得主动,思维活跃,激起了创新的愿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前提。俗话说“授人以鱼,只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一辈子。”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教学思想,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之中。一是指导常用数学学习法“三步曲”。即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课前预习好比火力侦察,对新知识能有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明白了什么?不理解的有哪些?以便在第二天新课听讲时有的放矢,把握关键,将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在课堂听讲时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而且要会听,听得出重难点,听得出结论等,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后复习时,先复习当天学的例题,然后动笔做作业,一个单元学完后要进行系统整理复习。这好比堆放麻绳,如果不定期清理它就会容易乱结在一起,如果经常顺一顺、理一理、学过的知识就容易理顺,思路就比较清晰,也弄清哪儿易错,哪儿易混淆,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该深钻的深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样根据学习规律让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指导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好的思维方法就如给人插上翅膀,使学生去自由飞翔、探索、创新。常用的思维方法如假设、迁移、化归、分析、综合、逆向、数形结合等。例如对一些行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用数形结合法行之有效,既可使学生思考问题时获得丰富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可把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去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门径。

三、营造愉悦氛围,优化创新方法

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而营造这一氛围,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相信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减法应用题”时,有一道题题是:“某苗圃栽树苗294棵,其中杨树苗有96棵,柳树苗有36棵,槐树苗有64棵,其余的是泡桐树苗,泡桐树苗有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出示例题后,我说:“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答就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了,活动的空间大了。结果出现了多种解法:

①294-96-36-64=198-36-64=162-64=98(棵)

②294-(36+64)-96=294-100-96=194-96=98(棵)

③294-(36+64+96)=294-196=98(棵)

这几种解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给予高度表扬并让他们板演。从这几种解法看出学生已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连减法的简便运算了,体现了创新能力。如能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