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商业大片的“崇高”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商业大片的“崇高”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片垄断全球电影票房,也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从复苏到繁荣。如何理解大片?从美学层面探讨大片本质,“崇高”是大片特征。电影能在视觉文化时代生存,正因为大银幕能为人们提供“崇高”的审美感受,满足人们内心对“崇高”的向往。新世纪十年来中国大片的发展轨迹验证了这一点:从第一轮商业大片只重视觉奇观导致叫座不叫好到《集结号》《风声》以感人的精神内涵赢得市场与口碑。大片要有大场面,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特性,反映出人类普世价值观念。认清这些,才能制作出观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大片,振兴中国电影。

[关键词] 大片;崇高;大银幕;视觉文化;普世价值

新世纪前十年,中国电影市场从复苏到繁荣,年票房从十几亿到上百亿,令无数电影人为之兴奋。这之中,大片功不可没,从《英雄》开始,票房过亿乃至数亿的大片屡屡涌现,中小影片获得的份额寥寥无几。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世界各地,即使是好莱坞,七成以上的影片也无法吸引观众,票房集中于大片已成不可回避的现实。

大片横扫全球电影市场。有人抨击其经济暴力,有人呼吁电影多样化,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基金扶持中小型电影。本文无意讨论大片兴盛对电影是福是祸,而是想探讨独占鳌头的大片自身:它是什么样的影片?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它为什么能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它给观众怎样的审美感受以及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内颇受争议的中国大片之得失。

大片是什么片?

中国观众接触大片这个词是1994年,国家广电部决定每年从海外引进10部分账大片。1994年11月12日,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全国六大城市上映,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观影热潮。紧接着是《红番区》《真实的谎言》……大片接踵而至。伴随动作明星在银幕上大显身手,观众热情高涨,从1990年以来一路下滑的电影票房有了回升趋势,仅《真实的谎言》一片便在国内取得了12亿元票房。最为辉煌的则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其在大陆创下超过3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堪称史无前例。这些大片的成功令徘徊中的中国电影业看到了希望,也为市场振兴找到了方向。进入21世纪,观众对引进大片的热情有所下降,但《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变形金刚》系列以及《金刚》《后天》《2012》等大片仍然占据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前列。

从十多年的大片引进目录来看,人们对什么是“大片”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魔幻、灾难、惊险、动作、警匪、爱情乃至儿童片等几乎所有电影类型,因此无法按传统方式从内容上给予定义。研究者在研究“大片”时也只能将其概括为“一种特殊的‘超类型(Super—Genre)’,即一种超越普通经典类型的综合类型”①。不过另一方面,从媒体和评论对这一概念的使用来看,人们对“大片”的理解又很明确,那便是泛指一种通过“大投入”,使用“大明星”,营造“大场面”,进而带来“大票房”的商业影片。

因此,要按照传统的内容或表现的分类法来界定大片类型已经不合时宜。有论者引入了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概念,指出大片是“以美国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四大’商业电影模式,其核心是用营销决定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设置未来可以营销的‘概念’,用大资本为大市场制造影片营销的‘高概念’,以追求最大化的可营销性”②。“这种电影从创意概念产生,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放映及之后市场运作的全过程被称作是一个商业项目(business project),而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制作,其美学特征和营销手段直接挂钩。”③这一概念无疑与人们心中的大片特征相符,但它更侧重电影的营销模式,并未揭示大片本身的审美特征。本文将借鉴高概念电影的部分特性,对大片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或许,在抛开具体题材内容等方面的因素后,我们能够从美学层面解开大片的秘密。

前面说过,目前国内媒体所指的大片特征是大投入、大明星、大场面和大票房。四者当中,大投入、大明星、大票房都涉及对大片的商业运作,只有“大场面”是直接描述影片的艺术特征,在此让我们从“大场面”切入来了解大片。

何谓“大场面”?且看一些经典:《泰坦尼克号》中巨型游轮断裂,缓缓沉没;《与狼共舞》中万头野牛奔腾,铺天盖地;《指环王》里正邪交锋,人类、巫师、精灵、幽灵与半兽人、戒灵等的场场恶战,惊心动魄;《金刚》里的偏僻小岛上的巨型生物大汇聚,大猩猩与恐龙搏斗,巨型蜘蛛追逐人类;《哈利·波特》中天马行空的魁地奇球赛,等等。所有这些场面场景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不是近景、中景等普通电影画面能够展现的,相反,远景、大远景频繁出现,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无比辽阔的视野和无限广阔的天地。场面之“大”,显而易见。

“大”场面具有怎样的效果?会令人产生怎样的审美体验?在媒体对大片进行评论的常用语中已经非常明确:雄伟、宏伟、壮丽、壮观、震撼、惊心动魄。

“大”、雄伟、壮观、震撼,在美学范畴中,能够给人以上审美体验的美谓之为“崇高”。

崇高正是大片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何谓崇高?中国人心中这个词与道德有关,崇高的品质,崇高的情操,类似组合表明了它与道德的联系。然而,从审美角度看,“大”正是崇高的首要特征。

崇高源自西方美学,朗加纳斯的《论崇高》是最早从审美范畴系统讨论崇高概念的。朗加纳斯认为崇高美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界的伟大事物,二是人类的伟大心灵,而正是自然界的神圣伟大令人类产生了对于崇高的向往。《论崇高》中说: “当我们观察整个生命的领域,而见到它处处富于精妙的、堂皇的、美丽的事物时,我们立即知道人生的真正目标究竟是什么了。”④朗加纳斯之后,后世也有许多论者讨论到“崇高”的概念,同样强调了其“大”的特征。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这便是崇高。”⑤

由于“大”,崇高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敬畏。“大”令人产生的美感并不是轻松悠闲的,相反,在人们对“大”的欣赏里包含着惊异、害怕、恐惧、敬畏等痛感因素在内。事实上,崇高是人们在面对巨大事物时克服了痛苦与恐惧而产生的美感。康德这样描绘:“一座顶峰积雪、高耸入云的崇山景象,对于一场狂风暴雨的描写或者是弥尔敦对地狱国土的叙述,都激发人们的欢愉,但又充满着畏惧。”⑥他甚至指出:“崇高情绪的质是:一种不愉。”⑦“一个经受了充分崇高感的人,他那神态是诚恳的,有时候还是刚强可怕的。”⑧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因而总结道:“崇高是在表现那些在现实中可能是痛苦的或是恐怖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愉悦的体验。”⑨第二个特征是激情。崇高是以直接的方式震撼人的心灵,激动人心的。《论崇高》说:“崇高的语言对听众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⑩当人沉浸在崇高之中时,“心情在自然界的崇高的表象里感到自己受到激动……这个激动(尤以在它开始时),能够和一种震撼相比拟;这就是这一对象对我们同时快速地交换着拒绝与吸引”B11。第三个特征是提升人类精神。康德在其《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说:“崇高的性质激发人们的尊敬,而优美的性质则激发人们的爱慕。”B12《判断力批判》中也指出:“所有那对于自然界里的崇高的感觉就是对于自己本身的使命的崇敬,而经由某一种暗换赋予了一自然界的对象(把这对于主体里的人类观念的崇敬变换为对于客体)。”B13而这对于自身使命的崇敬便是人类在崇高中得到的升华。也正因此,人们才常常将崇高与人类精神联系起来,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