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热天古人消暑都靠啥/坐不歪头,睡不蒙头,走不低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热天古人消暑都靠啥/坐不歪头,睡不蒙头,走不低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热天古人消暑都靠啥

天是越来越热了,中午地表温度上40℃的地区都不在少数,于是遮阳伞、空调、电扇全都用上了。可遥想一下,在没有电的古代,大热天的时候人们靠什么消夏呢?

扇子

扇子,古人称之为“摇风”,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

汉代,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横空出世。《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做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满堂寒颤”这四个字很令人震撼,不过又肯定要害得那“一人运之”的“一人”累得够呛了。

凉屋

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凉屋通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到了明代,凉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人已经知道在消暑时巧妙利用地理优势,掘井纳凉,天然环保又清爽。

冷饮

扇子也罢,凉屋也好,身上凉快了,嘴巴却享受不到,所以冷饮也早早出现了。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代,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唐代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不知道他们大赚其钱时,有没有想到要感谢一下中国的忽必烈。

冰鉴

中国在古代就已经有“冰箱”了。虽然远不如现在的电冰箱,但仍可以起到为食物保鲜的作用。在古籍《周礼》中提到过一种储存食物的冰鉴,也就是古代的冰箱。冰鉴是个类似盒子的东西,内部是空的,把冰放在里面,然后再把食物放在冰的中间,食物就可以防腐保鲜了。

瓷枕

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当然凉快,正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另外,古人在夏天为躲避蚊虫,一般都要躲在蚊帐里睡觉。人们会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对今天的失眠患者,用这一招催眠估计也会有效。有人还别出心裁地挂上香囊,让香囊中的药材帮忙驱赶蚊虫,堪称不燃烧的环保蚊香。

坐不歪头,睡不蒙头,走不低头

文/常文

民间有句话叫“坐不歪头,睡不蒙头,走不低头”,简简单单12个字,通俗易懂,告诉人们在坐着、睡觉和行走时,头部应当保持正确的姿势。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宏才解释,“谚语里之所以有此三不,与人体的生理结构密不可分。”而且,良好的姿势习惯对人体气息、经络大有好处。

所谓坐不歪头,就是坐着时应保持头部正直,克服将头歪向一旁的习惯。坐姿本是一种休息的姿势,如果歪着头坐,反而会使颈部肌肉和韧带产生疲劳,长期如此会导致颈椎疾病。

睡不蒙头,是说睡觉时应将头部露在外面。蒙头大睡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最主要就是因为被子里的空气少且不新鲜。王宏才强调,中医讲“吐故纳新”,而蒙头睡吸入的却是“浊气”,对健康十分不利。蒙头而睡还会使呼吸不畅,不仅晚上睡不好觉,容易做噩梦,第二天醒后还会感到头晕、乏力。

走不低头指的是走路时头部应保持正直前视,不要低头或左顾右盼,这样有利于颈椎和腰椎保持正直,对颈椎、腰椎都有保护作用。长时间低头走路不仅会导致弯腰驼背,还会使腰椎变形。

养生强调的是习惯成自然,不妨将此类民谚抄写下来,或在头脑中熟记,然后长期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