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冉有学进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冉有学进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曾去求见口碑极差的南子,以期通过南子的枕边风在卫国推行自己的政见,终是失败。

卫灵公死后,他的孙子辄被立为国君,而这时辄的父亲聩在晋国的支持下,打算回国和儿子争夺君位。父子相争,这可急坏了刚刚继任的辄,谁能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呢?他想到了孔子。孔子的机会终于来了。

闻此,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贡很是着急,不想让老师卷入其中,毕竟父子相争有损礼法。可他们也知道,老师这一辈子都在急于推行自己的政见,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岂肯放过。于是两人商量再三,冉有让子贡向老师进谏

子贡见到老师后,并没有开门见山就劝说,而是请教道:“古代的伯夷和叔齐这两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们都是古代的贤人呀!”子贡又问道:“那他们让出王位心中怨恨吗?”孔子说:“他们让位是仁的表现,这样做得到了仁,那还会有什么怨恨呢?”

伯夷、叔齐是相互让位,卫国国君父子则是相互争夺君位,两相比较,仁与不仁泾渭分明,从孔子的回答中,子贡知道老师不会去卫国做不仁之事,所以放心地告别了。

其实,率直的子路先前问过老师:“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你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脱口而出道:“首先要正名分。”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早已做了思考,想好了上任的三把火该怎样烧。但最后孔子没有帮助卫国国君,或许正是子贡娓娓进谏的结果。

冉有和子贡虽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各有所长,冉有长于“政事”,子贡则是“言语”,果然子贡不负冉有的重托,旁敲侧击,娓娓进谏,既保存了老师的颜面,又达到了阻止老师的效果,还使师生关系没有受到损害。由此可见,进谏是个技术活,得有能力者为之。

俗话说,忠言逆耳。孔子与子贡只是师生关系,就是进谏让孔子不高兴,子贡也不至于丢掉性命。可进谏要是放到朝堂之上,则往往要拿性命做赌注的,更显出它的技术含量。

严嵩是明嘉靖朝的第一大奸臣,他把持朝政二十年,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面对严嵩的种种恶行,当然不乏刚直不阿的官员向皇帝进谏弹劾他,其间最有名的当数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和御史邹应龙的两次弹劾,可同样是进谏弹劾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杨继盛身首异处,令人惋惜,而邹应龙却马到成功,大快人心。这是为什么?撇开其他因素,就在于两个人进谏的技术含量不一样。

杨继盛在进谏弹劾严嵩列举十大罪状的同时,还指责严嵩豢养“五奸”:皇帝的左右都是严的间谍,皇帝的爪牙都是严的党羽,皇帝的耳目都是严的奴仆,朝廷的言官都是严的鹰犬,群臣都是严的心腹。无意中把矛头直指嘉靖皇帝。皇帝自觉是上天之子,神圣不可侵犯,而臣子完全不给自己面子,于是封他做个“平顶王”吧!

再看邹应龙,他进谏时可是动了一番脑筋,既然嘉靖皇帝宠信严嵩二十年,弹劾严嵩就必然要牵扯到皇帝老儿,他干脆以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为突破口,向皇帝历数严世蕃人所共知的种种罪行。果然,嘉靖皇帝看后大怒,下令严查,最终既拔掉了严世蕃这棵萝卜,也带出了严嵩这块泥,一家子全部完蛋。

杨继盛、邹应龙两个都是儒者,应该知道冉有和子贡进谏劝孔子这件事,可为什么杨继盛不学学冉有,不能胜任进谏这一重任时,去找个“子贡”替代?这不由使我想起孔子的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你学了东西不会用,那只能是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