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托节庆民俗活动开展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节庆民俗活动开展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元宵花灯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依托元宵节开展赏灯活动是幼儿了解地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莆仙地区的元宵灯会有着它浓厚的地域特色,除了和其他地区一样的张灯、观灯外,其更具特色的是游灯。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灯是流动的,并把灯节精品与历史文化、时代文明以及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构成灯节的独特风格,给人们带来一种颇为独特的美感和力量。在浩如长龙的游灯队伍中,姓氏灯、福首灯、塔灯、龙灯、彩架灯、宫灯、菜头灯、六角灯等,均彰显着莆仙民俗文化的特色。这些可作为幼儿认知和欣赏的艺术品,让幼儿感受它们的寓意美、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体验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因此,我们将莆仙节庆民俗文化与美术欣赏教育相结合融入课程之中。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开展课程。

一、通过亲子参访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莆仙民俗文化

“当你要开展一个民俗主题时,你是否了解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呢?”“如果没有,你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制定了亲子参访记录表,通过亲子参访记录表设置的问题引领家长在元宵节期间多带孩子走亲访友,了解各个村落元宵节的不同,观察各种不同的花灯,感受浓厚的莆仙元宵文化。通过参访表的回收统计,我们了解到幼儿对游灯活动经验的储备情况。

从亲子参访记录表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喜欢家乡的游灯活动,对游灯印象最深的是乐此不疲地跟着长长的队伍行进。从收集的游灯照片来看,我们了解到幼儿已发现了不同的村落在游灯中所使用的花灯造型、种类有所不同:有的形状像塔,有的写有姓氏,还有的是表现故事情节的大型彩架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了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寻找到了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地方。基于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如下目标:

(1)喜欢参加民俗活动,了解花灯艺术中所蕴含的地方民俗文化,激发幼儿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

(2)欣赏莆仙地区独特的元宵花灯的美,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对花灯的认识。

(3)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大胆想象、设计制作多种花灯,展示自己喜欢的花灯。

在制定案例研究的推行计划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将核心目标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重点,每个阶段都选取一些典型的活动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如家长助教、环境创设、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等实现之前预设的目标。

二、通过欣赏活动,增加幼儿对莆仙民俗文化的经验积累

我们追随幼儿兴趣、引发幼儿多参与活动,以促进幼儿对莆仙民俗文化的感悟和经验积累。这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一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有目的、有选择地展示幼儿收集的各种不同造型、不同图案的元宵花灯,创设富有美感的主题情境,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引导幼儿运用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参与,发现花灯的造型美、色彩美、图案美、寓意美,体验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现结合如下例子,做一些简要介绍。

游灯场面的整体欣赏。莆仙游灯的美体现在场面的壮观与节日的喜庆气氛上,一串接一串的灯笼仿佛是一条条火红的巨龙,在山间小道上盘旋、游动,蜿蜒约一两公里之长,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这种流动的美适合整体欣赏,所以我们采用了整体欣赏法。通过多媒体完整再现游灯的场面,车鼓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给予幼儿听觉与视觉上的刺激;借助教师与幼儿共同对话的方式,让幼儿面对场景展开丰富的想象,主要从造型、色彩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感知。对话中幼儿有直观性的表述,也有通过想象的描述性语言:“游灯队伍好长好长,弯弯曲曲的,好像一条大蟒蛇呀!”“像一条发光的巨龙,把黑夜都照亮了。”“像一条红色的小溪在流动。”在整个感知、理解、欣赏和对话的过程中,幼儿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体会到民间游灯活动带来的美好寓意。

特色花灯的欣赏。通过交流、分享和讨论,我们和幼儿一起评选出了最受欢迎花灯:姓氏灯、生肖灯;最佳造型花灯:百戏彩架灯;最佳配色:宫灯;最佳创意花灯:龙灯、塔灯。其中百戏彩架灯又以它独特的动态的灯艺画面、人物扮相(由多名10岁左右的儿童,身着戏装,扮演戏剧典故人物,凌空悬立,运转自如,出奇制胜,扣人心弦)、生动的故事情节(如有取经的唐三藏师徒四人,有传说中的八仙,有观音菩萨、善财童子,有老典故“公背婆”,有“有口无心”念经的和尚,有十二生肖配套故事,如属鼠的,配“老鼠扛轿嫁女”的典故,属虎的配“武松打虎”故事等)而深受幼儿的喜欢。所以我们将百戏彩架灯的欣赏与民间文学相结合,帮助幼儿理解其内涵,了解民间文化。比如在欣赏妈祖民俗风游灯时,我们适当穿插有关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事,引领幼儿理解神话故事背后带来的美好寓意,体验浓浓的乡土风情。又如在欣赏大型彩架灯“和谐海西”时,我们适当穿插有关祖国统一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

三、搭建体验平台,激发幼儿对莆仙民俗文化的审美联想和创造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体验,美术教育首要的和最终的目的是创造。在欣赏的过程中,当幼儿感受到美和具有审美乐趣时,他们会有一种审美创作的热情。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参与创作过程,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伴随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设计了写生、线描画、主题画这三个层次,从而形成了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递进式的美术活动过程。首先,写生让孩子们能较完整又相对简单地画出花灯的基本形态。其次,线描画则在此基础上加深了难度,要求用更细腻、更丰富的线条来进行装饰。再次,结合游戏,通过再现游灯的情景,激活幼儿思维,引导幼儿以主题画的形式呈现最丰富的画面,使幼儿的表现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从整个系列的作品来看,幼儿的创作出乎我们的意料。在人物的动态表现上千姿百态:有的跳起来舞灯,有的翻跟斗耍灯,有的勾着脚扮鬼脸,有的两人合作闹灯;在游灯的动态表现上形态各异:有的灯是五盏一串的,有的灯是七盏一串的,有的灯被人物提着,有的灯被人物举着,有的灯被放到人物的头上,还有的灯被放到人物的脚掌上。此外,更有表现节日夜晚喜庆热闹场景的诸多精彩作品。

幼儿作品的创新始于他们对“元宵游灯”本身及其以外的自然美的联想,由此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与冲动,将自己的想象与理解融合起来,从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和欣赏生活,并进一步理解生活的内涵,感受民族文化的意义。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将健康的民俗文化资源渗透于幼儿园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课程之中,不仅丰富了课程内涵,而且赋予课程崭新的生命与活力。幼儿在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他们情感、态度、个性、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涵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