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理性遇到癌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理性遇到癌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国肿瘤防治办在2014年初的《中国肿瘤统计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为350万,因癌症死亡的有250万。癌症已排在城乡居民致死病因前列。而我国的癌症治愈率仅有25%左右。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一方面是癌症临终关怀极度不足,另一方面则是过度医疗、不当治疗以及对癌症理性认识缺失的现状。

近日,《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肿瘤科主任梁晓华,对如何理性治疗癌症作了探讨。

姑息疗法

《望东方周刊》:姑息疗法与基本的癌症治疗有什么区别?

梁晓华:姑息治疗的概念是相对于根治性治疗而言的。对于有可能彻底治愈的癌症病例,我们采用的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手段称为根治性治疗,比如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化疗, 有一部分患者的癌症有可能根治,期望寿命跟正常人差不多。

但是如果患者病情已明确不可能根治,期望寿命不可能达到平均水平,但是又长于三个月,这时采用的治疗方法即是姑息疗法。

姑息疗法有两个目的,一是尽可能延长患者寿命,通过积极治疗,许多病人可以延长生存期一年甚至五年以上;二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望东方周刊》:它能为患者带来什么样的治疗效果?

梁晓华:姑息疗法不是消极的治疗方法,而是通过积极治疗争取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目的的有效治疗方法。

比如乳腺癌晚期患者,特别是复发的情况,是不能根治的,但通过姑息疗法,包括采用化疗、放疗等手段,可以使其平均生存期达到4~5年。

我有一个患者,80多岁,肺癌脑转移。手术做不了,化疗也承受不住。我们采用姑息治疗,运用靶向药物,患者现在90多岁了,还能自己来门诊配药,生存期超过五年。现在姑息疗法水平上去了,手段也越来越多,抗肿瘤的靶向药物也在不断研发中,给病人带来了福音。

舒缓疗法

《望东方周刊》:舒缓疗法是否就意味着放弃对患者的救治?

梁晓华:从延长寿命的角度讲,是的。因为之后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现有水平下,如果癌症患者已经没办法存活三个月以上,这时再通过药物、医疗器械试图延长其寿命,对于患者来讲是很残忍的。

《望东方周刊》:舒缓疗法一般会给癌症患者提供些什么样的帮助?

梁晓华:会给癌症晚期患者做基本的护理,提供基本的镇痛、止吐等医疗服务。癌症晚期的患者需要的往往不是医疗护理,而是生活上的看护,而这部分工作并不是由医生来承担的,往往由医生指导工作。在国外,心理工作者的介入以及牧师的安抚,都属于舒缓疗法,也就是临终关怀的内容。

《望东方周刊》:在国内的接受度如何?

梁晓华:在国内癌症晚期患者的感受普遍较差,主要是舒缓治疗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一方面是患者家属通常不了解医疗常识,一味地希望延长寿命,实际上徒增患者的痛苦。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对于开展舒缓治疗也有顾虑。比如,国内对于镇静剂的使用非常谨慎,吗啡虽然对镇痛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副作用,尤其对于危重患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从而导致死亡。

有些国家的医生很可能会使用吗啡来为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痛苦,哪怕可能因此减少患者一两天或者几个小时的寿命。而国内的医生不太会采取这种方法,哪怕是为了降低患者的疼痛,因为延长寿命的选择肯定不会“错”。社会文化背景不同造成选择的不同。

《望东方周刊》:能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舒缓疗法的地方多吗?

梁晓华:舒缓疗法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甚至还是个“奢侈品”。上海近年在每个区县建设至少一个“舒缓疗护”病区,专门收治癌症晚期患者,但是床位数量远远不够用。曾经有医院开设过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舒缓疗法的“宁养院”,最终也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止。

我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来帮助癌症晚期患者,避免过度医疗带来的损失和痛苦,能够使患者更加舒服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过度医疗

《望东方周刊》:对癌症终末期患者的抢救算不算过度医疗?

梁晓华:如果癌症患者预计生存期已经少于三个月(医学上称为终末期),医生是会建议家属选择舒缓疗法的,不要再试图通过呼吸机、药物等维持其寿命。但是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家属希望医生不断抢救,要求补营养、输血、补白蛋白,这就是过度治疗,而且患者并不能因此改善生活质量。

比如,给终末期病人输注白蛋白就没有必要,而且现在白蛋白也很紧缺,真正需要的人就可能用不到。生活看护和心理抚慰对终末期病人是最重要的,也是花费精力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