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问题”后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问题”后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堂中,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也是以问促教,以问促学,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但在最近听的几堂课中的一些教学片断和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教学情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在关注问题设计是否新颖与精彩,是否会引起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是否也应去关注这些“问题”后的问题

【片断一】《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教师出示白纸演示对折、撕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后操作。

学生自主操作,对折后再撕去一些,最后展开。

师:这些展开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谁知教师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嘴里还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老师有些不情愿地让他起来回答。

生:这种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它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还知道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说完后,教师一脸的不高兴,声音低低地说了一句:“坐下吧!”

思考:学生回答得准确无误,完美无缺,教师为什么不高兴?我想,因为教师这个问题是为了下面的小组合作探究而准备的,教师想让学生经历这一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可这个学生把该学习的都讲完了,下面的教学还怎么进行啊!这个学生也太不会找时机了,教师后面的“菜”还怎么上呢?但反过来想,书在学生的手中,提前看了,本无可厚非。这时我们教师应该不高兴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片断二】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

应用题做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其中有两个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这样的:

生1说得很慢,并且结结巴巴,一句话分成了几截,模模糊糊,听不清楚。

教师听得很是着急,就打断他:“坐下再想一想吧,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生2说的和题目一点联系也没有,明显的一个答非所问。题目的条件是关于连环画与故事书的问题,但他却说的是桃树与梨树之间的问题。

师(学生未说完,满脸的气愤)示意他坐下,并严厉地说:“我说的是这个问题?”

思考:上述片断中,教师感到生气与着急,源于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熟练地说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而学生却说得断断续续,耽误了那么长时间,教师下面的教学任务怎么安排呢?甚至还有学生答非所问,教师能不气愤吗?但细细想想,这其中有学生的关系,但或许也有教师的关系,教师的提问是否表达清楚了。对待这个问题教师是应该批评与打断,还是提醒与激励?课堂上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又该怎么办呢?

课堂上学生说对了,教师该怎么办?学生说错了,教师又该怎么办呢?教师怎样的表扬与纠错,才比较恰当?才能真正达到鼓励性教育的作用?以上的几个片断,使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学生回答的不是时候,教师该怎么办?

在学习一些新内容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如片断一),学生有时会提前看书,也许有时并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含义,但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就想急切地说出来,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想不应该着急,也不应为此而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更不能对学生抱怨。我们应用惊喜的目光去看这些孩子。学生虽然都说出来了,但此时他眼里的数学仅是文字的介绍、符号的堆砌,这并非教学的价值追求。如片断一中,既然学生已经说出了结果,我们可以变观察为验证,也可以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来缓和课堂的气氛,如“你真厉害,老师还没教,你就会了,你是怎么学会的,能向大家说一说吗?”“这位同学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好,我们应向他学习,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像他一样的。”“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吗?”等,这些既可以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他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生回答的完全正确,教师该怎么办?

教师提出问题后,当有学生回答得准确无误时,其他学生就不愿意回答了。教师这时该怎么办呢?应是激励,应是合适的评价语言,尽量营造出一种想说的气氛,让他们想表达,并且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相信并期望他们说得更好。

“这位同学已经让我感受到他的能力了。不过老师还想领略一下其他同学的风采,谁来说?”

“你们也能像他一样,说得这样好吗?”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学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才能更加强烈。

三、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该怎么办?

上课时,有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走神,容易听不清教师的问题,所以会说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话来,或者不知该说些什么,又或者学生会做题目,但叫他说算理或解题思路,他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回答时就会结结巴巴,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应做的是保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说完整,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不能是简单的打击与放弃。教师要心平气和,不要显得不耐烦,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话语“你说得很好,但我刚才提的问题是……,我相信你也能说好的。”“不要着急,慢慢说。”“你心里一定知道怎么说,不要紧张,你能说好的。”……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也许会迸发出你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的火花。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