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八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八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词语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直观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比较辨析法等方法来理解词语,并引导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掌握这八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 词语 方法

词语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和它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宜给词下抽象的定义。因此,我们要因词而异,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除查字词典理解词语外,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直观法

词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用直观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具体形象作为凭借。常用的做法是:

1.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例如:《小儿垂钓》中“蓬头”、“垂纶”、“稚子”,可以观察插图或出示简笔画来理解。“翠鸟”、“珊瑚”、“宇宙飞船”等都是学生不容易见到的,就可运用标本、模型来理解。

2. 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眺望”、“俯视”、“盯着”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田忌赛马》中“目瞪口呆”,教师当众演示一下,学生就知道这个词是“受惊而发愣”的意思,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演示,以加深理解。《小壁虎借尾巴》中小鱼“摇着尾巴”,老黄牛“甩着尾巴”。让学生做“摇着”、“甩着”的动作来理解这个词。

3. 有些比较抽象的词,可以用图画、实验、动作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曼谷的小象》中“点缀”一词,教师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色画了一张一望无际的草地风景画,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再在美丽的草地上加上一些野花,草地变得更加美丽,告诉学生这就是“点缀”之意。教《翠鸟》中“疾飞”、“贴”,教师可拿“翠鸟”标本或图样,紧贴桌面,从右向左上方迅速掠过来帮助理解。《富饶的西沙群鸟》“绽开”一词,教师先握拳,然后将稍微松开的五指张开,传“绽开”之神,使学生感受珊瑚形状之美。

二、联系上下文法

课文的许多词语,只有联系上下文或整篇课文内容,才能准确理解。因此,联系上下文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般说来,下面几类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 课文中的多义词,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例如,“深”、“打”、“发”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不同,所以要联系词语的上下文来理解。

2. 含义特殊、感彩浓厚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才能深入理解。例如,《古井》里有句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其中“乳汁”本义指奶,但联系课文,在这指井水。又如,《大海的歌》中“一曲新歌”就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过去我国没有能力制造,现在能制造,表明了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作者心中无比喜悦,无比自豪,所以觉得大海像在高唱一曲新歌。

3. 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课文中许多词语都能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意思来。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道:“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其中“五光十色”就可联系具体描写的各种颜色来理解。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句子“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其中“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就可以引导学生找书上说明“我”读书“囫囵吞枣”和“我”“张冠李戴”的句子来理解。

4. 意思比较抽象的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体会用法。例如,《小猫钓鱼》中”回到河边一看,妈妈又钓着了一条大鱼。”其中“又”是虚词,可让学生读读句子,思考一下:妈妈几次钓着了大鱼,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用上“又”的其他句子:“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要求说说:蜻蜓和蝴蝶飞来几次?从哪个词看出来?又如,《温暖》的结尾:“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其中“却”是虚词,意思较难理解,就可以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全句,然后把句子分成前后两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意思,再问学生:句子前后两部分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怎么看出来的,中间用了什么词连接。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自然理解了“却”的意思。

5. 体现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更要联系课文来理解。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小段说:“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最后一小段说:“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里的“物产丰富”、“富饶”就要联系课文介绍的海里有珊瑚、有海参、有龙虾、有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海岛上有鸟、鸟蛋、鸟粪等内容来理解。又如《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就要联系课文中诸葛亮的种种表现来理解意思、体会思想。

三、联系生活实际法,也称举例说明法

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例如,“筹备”,可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和“六一”儿童节之前大人们与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这些准备工作就是“筹备”。“喝彩”可让学生说说人们在看球赛、文艺节目表演时,看到精彩处会做什么动作,说些什么,样子怎么样等,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这就是“喝彩”。课文中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在教师引导下,恰当地把它们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就能通过自己思考懂得其中的意思。例如,“悠扬”,可引导学生回想每天晚上七点半电视上播天气预报时放的音乐《渔舟唱晚》,告诉学生这样的曲子就是“悠扬”的,然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歌曲来进一步理解。《小壁虎借尾巴》中小燕子说:“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其中“掌握”一词较抽象,就可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玩碰碰车或骑自行车是怎样避免与其他车辆和物体碰撞的来理解。

四、比较辨析法

比较辨析不仅能理解词语,而且能体会运用词语的精当和美妙,从而使学生学会准确地遣词造句。在教学中比较辨析词语一般有两种方式:

1. 换词法。就是把原词换成其他词来比较理解。例如,《狐假虎威》中“窜”换成“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堆”换成“摆”、“放”,《麻雀》中“呆立”换成“挺立”、“直立”等,让学生比较,用哪个比较好,好在哪里,学生说出了理由,也就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

2. 比较法。就是将原词与其它相近的词相比较来理解。例如,《落花生》中“居然”是虚词,不好理解,教师可出示“果然”一词与之比较,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就容易懂得“居然”表示意料之外,“果然”表示意料之中,然后再指导学生分别用这两个词语造句。又如,《再见了,亲人》中的“战役”,就可出示“战争”、“战斗”,分析比较三个词的异同来理解:三个词语都是讲打仗的,它们的使用范围不同,“战争”使用范围最大,包括着若干次“战役”,课文中的五次战役各是朝鲜战争的一部分;“战役”的使用范围又比“战斗”大,一次战役包括着若干次战斗。

五、对解法

就是用找同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词语。例如,找词语的同义词:宛然――好像,抖擞――振作,窥视――偷看。找词的反义词,然后在前面加上否定词“不”,例如:粗鲁――不文雅,肮脏――不干净、忸怩――不好意思,不大方。有时也可以同义、反义并用,例如,抱怨――责备,不满意,忽略――疏忽,不注意。

六、朗读造句理解法

许多虚词,尤其关联词,意义抽象,难以解释清楚,就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然后通过给这些词创造语言环境来理解。例如,“一……就……”、“常常”、“已经”等都可用此法理解。

七、描述法

就是对词进行形象描绘或讲解。一般可描述状态、说明性质、指示方向、限制范围等。例如,拂晓――天亮的时候(说明时间)。虎彪彪――高大威武的样子(描述形态)。汗颜――因心里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的意思。

八、分解法

就是分别解释清词中的语素义,然后合起来就是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如,良宵――美好的夜晚;周密――周到细密;安适――安静舒适;潜伏――潜藏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