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巴蜀柳叶形青铜剑来源再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巴蜀柳叶形青铜剑来源再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分析探讨了古巴蜀出土的柳叶形青铜剑的渊源。认为柳叶形青铜剑是古巴蜀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形式之一,其扁茎、无格、剑身呈柳叶形,茎与身同铸,具有区别于其它周边文化的典型特色,集中出土于现今的川渝地区和陕西中南部,亦散见于其他地区的古文化中。柳叶形青铜剑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近东文明区,往东经西亚、中亚后,分南北两条线路,辗转传入古巴蜀地区。

【关键词】 青铜剑;来源;古巴蜀

我国青铜剑出现于商代晚期,西周时期开始大量流行,是我国古代青铜兵器中独具特色的品种,分布范围广,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均十分明显,基本上可以分为中原系统、东北系统、北方系统、巴蜀系统、西南夷系统和吴越系统。巴蜀系统柳叶形青铜剑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剑样式,最早的青铜剑出土于成都十二桥晚商遗址[1],一出现就是一种较成熟的兵器形制,在中国也未发现其起源的演变序列,而在近东地区,相同形制的青铜剑有着完整的演变序列。从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柳叶形青铜剑最早发现于安那托利亚文明,时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稍后在近东文明, 继而在中亚文明中大量出现柳叶形青铜剑。横跨欧亚大陆的 “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中出土的柳叶形青铜短剑可以早到2200~1700BC, [2]相当于中国夏代二里头文化时期。印度地区从公元前三千纪中期开始出现柳叶形青铜剑,一直流行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而中国西南地区直接出现这种成熟的剑型,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应当是受外来文化因素影响直接形成。

近年段渝先生提出“柳叶形青铜剑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近东文明区, 这种剑型由西亚、中亚, 从伊朗通过厄尔布士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地带进入南亚印度地区, 再从印度地区辗转传入中国西南。”[3]对于柳叶形青铜剑的起源地,笔者亦认同段渝先生的观点。同时,本文就西南地区出土的柳叶形青铜剑与中亚“塞伊玛-图尔宾诺类型”出土的青铜短剑相比较,对古巴蜀地区柳叶形青铜剑的来源路径再做粗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童恩正[4]、段渝[5]指出我国古巴蜀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和东南亚、南亚和近东地区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段渝先生在《商代中国西南青铜剑的来源》中论述柳叶形青铜剑传入道路 “是从伊朗通过厄尔布士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地带进入南亚印度地区,再从印度地区辗转传入中国西南”地区,即通过南面的经济文化传播通道传入。但在古巴蜀和南亚印度之间柳叶形青铜剑的传输道路,还需要今后大量的考古实物补充证明。

本文提及的塞伊玛-图尔宾诺跨文化现象早期中心遗址位于萨彦-阿尔泰地区,与我国新疆地区接壤,其传播路径主要向西西伯利亚及东欧传播,直达芬兰境内的波罗的海沿岸,向东南传播接近中国的中部。 [6]塞伊玛-图尔宾诺类型最有特色、数量最大的器物是青铜剑,在整个“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里,出土数量最大的就是柳叶形的金属器,大部分都可以归类为青铜剑(短剑)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大量出土的柄部没有纹饰装饰的青铜短剑,一种是少量出土的柄部饰有纹饰的属于“公爵”等级的青铜短剑。[7]我国西北地区目前同样出土过“柳叶形剑”。上世纪60和70年代先后在阿尔泰地区发现几件“柳叶剑”。据易浸白《新疆克尔木齐古墓群发掘简报》, 在该墓出土的随葬品中, 有4 件铜镞,“有三棱或扁平棱形等式, 后一种较大而又薄如铜片, 极为罕见, 可能不是镞”。[8]林梅村在《商周青铜剑渊源考》中判定它是“柳叶剑残片”, [9]近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征集到的1件的摹本。[10]据介绍, 这件青铜柳叶形剑, 全长22厘米、茎长14.2 厘米、最宽处3.9 厘米, 把长7.8厘米。整个器形细长、轻薄, 塔城市出土, 现藏塔城市文管所。

一般来讲,每一种器物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或意义,都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分布于广袤的北方森林草原地带,生业模式以游牧狩猎为主,对生产生活工具的便携性、灵活性有直接的诉求;同时尚武之风盛行,近身作战要求个人身体的灵活性,促使了短兵器的大量使用,短剑两者兼顾,大量流行则成必然。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及遗址的孢粉分析,在商周时期古巴蜀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河流沼泽众多,植被繁茂,早期生业模式以狩猎采集为主,生产生活工具同样需求便携性、灵活性;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古巴蜀地区并不适合长兵器作战和车战,而适合短兵器近身作战,迅速接受使用剑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在古巴蜀地区考古发现基本不见车马器,也是一佐证。

从铸造技术看,“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发现的铸范大多数为石范。[11]而古巴蜀地区从属于“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影响范围内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12],其青铜的铸造技术是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另一传统,即铸造简单的工具或兵器是用石范,铸造较复杂的容器或装饰品时用失蜡法,中原地区则主要使用陶范。[13]我国北方系统、巴蜀系统和西南夷系统的青铜剑从一开始就是柄身连铸,[14] “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剑亦是连铸而成。段渝先生认为商代古蜀文化在青铜合金技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地域性。古蜀文化实用青铜器最显著特征就是锡含量较高。在塞伊玛-图尔宾诺的早期遗址中的金属器几乎百分之百为锡青铜。[15]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许多纹饰或饰物都以动物为主题,仅在表现手法上有差别。“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青铜剑也有大量动物为主题的装饰。可见两者在青铜剑制作技术、装饰上有十分密切的交流、影响。

从丧葬习俗讲,在塞伊玛-图尔宾诺金属器中,武器占大多数,并且以直銎斧(钺)、矛、和短剑为最常见的随葬组合。[16]普通墓葬随葬素面青铜剑,在高等级墓葬中才有带装饰纹饰的青铜剑出土。古巴蜀地区用青铜剑随葬的,目前有四种组合:仅随葬一件青铜剑;随葬两件兵器,一般以剑、矛或剑、戈为常见组合;随葬三件兵器,以剑、戈、矛的组合为主,其次是以剑、戈、钺等其他组合;随葬四种兵器的,一般以剑、戈、矛、钺组合。从墓葬形制和其他随葬器物可知,等级越高的墓葬随葬的兵器种类越多,但大部分高级墓葬都随葬有繁复纹饰的青铜剑。可见两者在随葬习俗上也有极大的相似性。

从传播路径看,古蜀地区与西北高原甘青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生了文化交往,不少学者都认为我国氐、羌族的文化来源于马家窑文化,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两大主要民族集团中, 氐羌民族与发源于黄河上源湟水析支(一作赐支) 之地的古羌族在族源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古蜀王国的统治者也多与氐羌民族集团有关。[17]。四川西部高原历年所发现的彩陶如四川汶川姜维城遗址和建山寨遗址发现的彩陶,明显与马家窑文化相关,从而证明了早期氐羌民族就已经南迁入蜀。[18]从川西高原一直向南分布到云南的大量石棺葬等文化因素也来源于西北甘青高原。徐鹏章先生指出,古巴蜀地区很早就和现在的甘青地区有着频繁的往来,从四川西北到甘青一带有一条长期的联系双方往来的通道。[19]张玉石先生也指出,由关中平原经过周南下,越秦岭经汉中、城固到川西平原,是当时一条商文化入川的重要线路。[20]

由上可见,横跨欧亚北方草原大陆的“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中的青铜剑,从中亚的萨彦-阿尔泰地区出发,经新疆地区,通过后人称之为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至甘青地区,再由关中平原至汉中、城固,最后到达古巴蜀地区。巴蜀系统青铜剑是古巴蜀地区先民开放务实,充分吸纳外来文明的先进因素,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抉择,经过巴蜀先民的创造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巴蜀系统柳叶形青铜剑。

【注 释】

① 《欧亚大陆北部的古代冶金: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将数量极大的素面青铜剑归类为刀和短剑类,将带金属柄的归类为“公爵”等级的武器――短剑,其实根据形制判断大部分柳叶形双刃刀就是青铜短剑。

【参考文献】

[1] 江章华. 巴蜀柳叶形剑渊源试探[J]. 四川文物, 1992, “三星堆古蜀文化研究专辑” .

[2][6][7][11][15][16] E.H.切尔内赫、C.B.库兹明内赫.欧亚大陆北部的古代冶金: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 [M].中华书局,2010.P270, 249, 61-75,210-247索引,270,26.

[3] 段渝. 商代中国西南青铜剑的来源 [J].社会科学研究,2009(2).

[4] 童恩正.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五加伦、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5] 段渝.政治结构与文化模式,学林出版社,1999.

[5] 易浸白. 新疆克尔木齐古墓群发掘简报[J]. 文物, 1981 (1) .

[9][10] 林梅村. 商周青铜剑渊源考[A].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C]. 文物出版社, 1998.

[12][18] 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J]文物与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

[13][14] 高西省,西周扁茎人面纹铜短剑初论 [J]文博,1997 (2).

[17] 段渝. 四川通史: 第1册[M].

[19] 徐鹏章.从近年考古材料看古蜀史,成都大学学报1988 (1).

[20] 张玉石.川西平原的蜀文化与商文化入川路线 [J]华夏考古,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