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删繁就简 返璞归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也显现出许多问题和症结。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误解和困惑。如何使教师走出教学误区,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实在值得探讨和研究,现将具体表现和对策浅析如下:
一、走出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误区,还语文生活化状态
要促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深研语文教材,挖掘教材的生活化的因素,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别是不同于理科。例如数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要能“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又能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生活,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明确了语文生活化的支点。比如《巨人的童话》一课,1.要抓住字词,音形义如何在课文具体语境中的引伸到生活。2.抓住课文的特点,童话的写作特点,朗读指导。3.写作方法(语言运用方法、文章结构的特点)。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其余段落以读代讲、以读串讲。再如《夏夜多美》一课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谢谢您,睡莲姑姑!”等等,都是些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过程。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二、走出语文教学繁琐复杂的误区,还语文简单化线条
步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看到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备,而且抓住课文内容反复分析,课文讲的零零散散,琐琐碎碎,有些字词抠的毫无疑义,致使语文教学走入了繁琐复杂的误区。
要下决心改变这种繁琐的、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就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要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就要从“尊重学生自我阅读感受、精心设计问题、落实以读为本”入手来改革课堂。
无论教哪个年段的阅读课,无论教哪篇课文,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起来,所以,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但是整体的把握;另一个是能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有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诸如,这儿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一般来说,刚刚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安排自学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时,也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须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
这里着重说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就可以提出“小钱为什么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学生通过充分地阅读文本不难整理出答案,很好的领悟文章内容与表达方法。
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迁移与运用。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通过课上的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是评价阅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的“阅读材料“中培养快速阅读、粗知大意的能力,都是高年级教师要着力训练的。
三、走出语文教学机械程序的误区,还语文活泼化面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更为依赖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应活活泼泼,扎扎实实。但是由于教师过于追求所谓的教学效率,而显现为课堂上教师教的辛辛苦苦,学生学得紧紧张张,每天的课堂犹如被排好版的程序机械呆板。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分析孩子的学习特点,走出这一教学误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还有一种课型,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学过程中贯穿学法的渗透、学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归纳。如,诗歌的教学,说明性文章的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只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语文教学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就要从关爱学生的成长,关心教材与时代的衔接,关注课堂的生成细节的点点滴滴做起。使语文课堂活活泼泼,扎扎实实,简简单单,与学生生活紧紧相连。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脱去沉重、超载、桎梏的外衣,轻松、愉悦、祥和地迎接语文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