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果没有那4万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果没有那4万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眸2008年的那次金融海啸,许多业内人士依然心有余悸。 那是由于美国次级债务的大范围违约捅破了累积多年的房地产泡沫,引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以高强度的冲击力接连击垮了美欧多家重要金融机构和实体。为应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美国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分别采取了紧急救市行动,包括强力的财政介入和激进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

中国作为远离金融海啸发生地且筑有防洪堤的国家,本来没什么事,理应坐等捡便宜,但因考虑到局部外向型行业可能遭受创击,再加上缺乏应对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危机的经验,不仅积极参与到全球的救市行动,在原本过热的经济中火上添油,投入高达在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项目,致使国内经济近乎失控。

六年过去了,至今许多国家仍在危机中挣扎,或陷入危机的后遗症中。表面上看,中国是个大赢家:GDP 提前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再翻一番,达到四万亿美元;中国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者,扬眉吐气;中国的四大银行进入全球最大金融机构的行列;中国的地铁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均领先世界各国。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便可在每一项成就的背后发现巨大的代价,甚至灾难,应值得深思。

美国在过去的六年间通过三次量化宽松, 左手印右手购入了近2万亿美元的抵押债券,盘活了美国经济,转嫁了危机。而在此期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激增了2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购买了美国国债。如果说是量化宽松解决了市场流动性问题的话,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帮助美国政府至少解决了四分之一的流动性,吸收了美国量化所释放的部分通胀。中美两国的互动更加密切,美国热钱流入中国,进一步炒热中国房市;美国经济也受惠于中国富人的消费和投资。中国大规模的投资和消费,通过溢出效应,帮助了亚太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遏制了经济衰退,甚至还炒热了这一地区的房产。中国对欧洲恢复经济的帮助主要是通过订单和贷款,对非洲和拉美的帮助是通过援助,投资和合作。这一切的确为中国争得了不少赞誉和面子,也把中国推上了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心,同时但也大幅提高了世界对中国作为的期望值,有些期望实际上中国自己并没有准备好,结果难免令人失望,而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从此终结。

这样看来,中国似乎既是个危机的受益者,又是危机的救助者。其实中国还是那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中国的经济崛起,起步于物美价廉质低的“中国制造”,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制造”充斥了美国中低端消费市场,由于进货价格低廉,信用购物、先用后付款、无条件退货等成为美国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必要条件。中国利用贸易盈余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压低了借贷成本,这些条件培育出了独特的次级信用消费市场,并且很快渗透到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聚集形成金融泡沫,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和引爆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业和主要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国家手中,外资渗透面很小,实际上受到了保护,没有必要对国际金融海啸反应过度。中央政府的4万亿,加上地方政府数不清的投入,致使经济急速升温,热钱急剧膨胀,各级政府几乎迷失在狂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豪华消费上。在GDP 导向的政纲下,大拆大建和迅速致富成为地方官员的标准政绩,致使物价猛涨,房价飙升了2.6倍,环境急剧恶化,资源损耗加剧,民族及文化遗产被毁,开发的强度已大大超出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极限,使得中国有效发展周期被大幅压缩,社会矛盾井喷而出。本来就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官僚队伍,迅速演变成或分化出了为个人和家族利益服务的官僚群体,他们以为公款私用或造福裙带利益是人之常情或为官常态。几乎每个华丽项目的背后都有利益的角逐,这种非专业能力的竞争,不可能保证各项发展的质量和长远的公共利益,唯利是途的商道阻碍了各行业专业队伍的健康发展。如果要清算,几乎一代官吏都要被罢被囚,大批官护商贾被查封,损失不能算小。

如果没有4万亿,而是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暂时减少进口,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受国际经济危机所波及到的行业的工人,这样中国的增长速度依然相对较快,而世界的经济危机会进一步加深。然后中国再以哀兵之计(日本人常用的计策),低价低调收购海外资产,压价购入原材料,保护国内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夯实国内经济基础,增加社会服务。这样中国不仅可以获利,而且符合国际行为准则和惯例,反而可以减少他国猜忌,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更加均衡,经济和基础设施的质量会更扎实,发展潜力可以大幅延长。在海外,公平的交易(而非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因为救世主救世是应该的和无条件的)会让中国人更受尊重;香港的楼价也不至于被炒高到令香港人痛恨内地客的地步;台湾人更愿意看到一个正常繁荣的大陆而非土豪横行贫富极为不均的社会;中国会相对少持美国国债,而在战略上更少受到美国的牵制;美国恢复经济则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危机会进一步加深,必然会放慢针对中国的战略转向的步伐,给中国更长战略发展的时间;同时中国海外资产的收益要比现在大得多。

以上纯属马后言论,不值一提。当年的决策者为确保既定的GDP增长目标,采用过激的财政手段也许不算过错,要错应错在以GDP为纲的发展政策上。强劲刺激经济留下后遗症也属正常,会给新的政策走向带来困扰,就像一个人经过几年大吃大喝后留下了各种身体疾病和嗜吃的习性,想要通过减少吃喝消除身上的所有疾病,恢复健美的体质和心态,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