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中小企业产品问题调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中小企业产品问题调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基于辽宁205家中小企业产品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产品方面存在原材料价格偏高、缺乏产品创新、产品品牌建设方向模糊等问题。可通过培养企业内生机制、“产学研”合作进行产品创新、塑造产品品牌、走“专精特新”之路等途径,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辽宁;中小企业;产品;调研

1 中小企业产品问题研究综述

1957年,Booz和Hamilton在《新产品管理》一书中首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Penrose(1959)则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企业成长的重要一环是发现潜在的成长机会,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均是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Klepper(2003)认为随着产品从孕育到成熟的演化,创新投入中对过程创新的分配会逐渐得到强化,而产品创新的比率、种类及企业数量则会不断萎缩。Rosenkranz(2003)沿着Klepper的思路,将过程创新理解为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前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可能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这时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推出更多的产品;而到产品生命周期后期,随着市场潜力缩小、产品种类丰富,竞争压力转向成本,投资会更倾向过程创新。国内学者则借鉴了格雷纳的中小企业产品五阶段生命周期理论:依靠创新成长依靠指导成长依靠授权成长依靠协调成长依靠合作成长,分析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时创新需求的必要性,提出产品创新基本思路,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企业规模、竞争程度、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探讨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方法及对策(刘华,2008等)。

一些学者还从新产品开发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科特勒对产品核心、形式、附加三个层次的分类,将产品创新看作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贯穿产品构思、设计、试制、营销全过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张超,2012)。Wai-sum Siu等(2006)从制度角度进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比较分析,探讨政府干预、制造系统和商业模式对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影响。杨波等(2011)则从个性、组织、环境方面探讨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因素。

产品差异化方面,张伯伦认为产品的差别性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存的依据,在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的1970年代,斯蒂格勒和霍兰德都对中小企业产品差异化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产品差异化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的产业特色选择范围,使其不必与大企业直接交锋,从而增加存活率。霍兰德在《中小企业的未来》一书中强调了中小企业发展缝隙理论,指出弥补大规模生产和大量流通之间的缝隙,给中小企业创造了机会。国内学者对于中小企业产品差异化战略的研究从1990年代开始的,例如对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决策、来源及如何形成差异化优势进行策略性分析;基于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的视角,探讨了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市场结构问题(蒋平,2011等)。

2 辽宁中小企业产品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2年9月,辽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6%,新增就业的80%以上。对全省的财税贡献超过了40%。可以从数据看出,民营经济的发展对辽宁整体经济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内部体制的不同,中小企业产品也表现出具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2.1 中小企业产品现状分析

2.1.1 产品行业分布状况。本次问卷调研的行业类型分为六大类和其他项。其中,现代服务业占40.0%,说明由于现代服务企业注册资本金低及程序简单,使得企业数量迅猛增加。此外,中小企业以制造装备及其配套、交通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分别占18.5%、16.1%,建筑业、餐饮住宿、农林牧渔业分别占10.2%、5.9%、3.9%,其他产业共占4.9%。

2.1.2 产品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问卷调查显示,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分别为17.1%和40.5%;国内一般水平占26.3%,国内落后水平仅为4.4%。从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创新方式来看,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的占53.4%,模仿再创新和收购拥有目标企业的分别占16.9%和15.7%,购买技术专利和委托开发的分别仅为7.9%、6.2%。由此可见,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的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才能不断改善产品的质量,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3 产品品牌数量大幅度提升。近年来,许多地区都将品牌战略与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紧密联系起来。问卷调查显示,辽宁中小企业自有品牌为多数(71.00%)、其后依次为连锁加盟(8.80%)、自有品牌加贴牌生产(5.70%)以及贴牌生产(5.20%)。说明中小企业品牌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产品品牌作用愈加明显(见图1)。

图1 企业产品或服务品牌柱形图

2.2 中小企业产品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外需、内需增速双双放缓,消费增长严重不足,投资增长大幅度下滑,导致产能利用不足,生产活跃度降低,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而对中小企业产品造成影响。

2.2.1 原材料的价格偏高。目前,辽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虽然随着物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部分原材料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但只是少数。多数原材料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原材料成本下降幅度仍低于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幅度,部分企业已出现产销价格倒挂现象。劳动力成本占比大使得小微型企业难以承受。根据现场走访调研,汽车制造、饲料等多家企业表示出现产成品价格相对于原材料价格偏低的情况。以饲料行业为例,原材料主要为玉米和豆粕,由于人工费、化肥、种子的成本高,导致玉米成本高,而饲料产成品价格却较低。究其原因,据企业反映,目前中小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产品同质性强,在市场萎缩情况下,产能出现过剩,导致产成品价格较低。而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且种子多为国外所控制,导致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2.2.2 缺乏产品创新。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核心技术开发不足,加之生产设备、工艺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例,企业则更加注重销售与管理人才培养,相对不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对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制约。调研回复“企业主要对那些员工进行培训?”这一问题的192家企业中,选择培训销售人员的为100家,培训管理人员的为100家,培训技术人员的为74家。可见,在面临技术和管理落后、市场同质化竞争的情形下,企业更加注重销售与管理人员的培养,缺乏通过培养技术研发人员进行产品创新的主动性(见表1)。

表1 企业选择培训的员工类型

2.2.3 产品品牌建设方向模糊。中小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往往分成两种:一是有品牌意识,但打造品牌的方向比较盲目;二是意识不到品牌的重要性,只是维护原来的市场份额来发展。第二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比重比较大。中小企业在塑造品牌中还存在产品定位不准确、缺乏核心产品及过于追求知名度等问题。产品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为品牌定位过高,但高端品牌推广费用是中小企业无法承担的。高端品牌容易导致中低端消费人群无力购买,品牌的打造需要时间的沉淀,前期品牌知名度不够时,高端消费人群无消费欲望,这种情形下无法为企业带来利润。许多中小企业容易把企业的所有产品归于一个品牌下,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品牌本身,而是购买一种品类,此时的品牌只是作为这个品类的代表,这样很难使品牌占据消费者的心理,品牌作用不明显。

图2 辽宁中小企业打造未来产品品牌的途径

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基础,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产品研发和服务升级需同时进行,不能急于追求知名度而忽视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提升。关于企业未来打造产品品牌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91家企业选择提高产品质量,82家企业选择加强品牌文化内涵,57家企业选择增强服务,选择增加广告投放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分别为50家、47家。由此可见,许多企业在未来打造产品品牌时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更加注重对于产品质量及企业产品文化内涵的打造。

2.2.4 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依赖度低。被调研企业中,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最多(78家),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57家),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偏低(31家),还有一些企业为混合型。统计结果显示,从生产要素角度看,中小企业仍过多依托于劳动力,资本利用不足。由前面分析可见,目前辽宁中小企业仍以制造装备及其配套、原材料及其加工业为主,其特点为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本周转较慢、投资效果慢,所以在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比重大,资本依赖度高,而活劳动消耗比重小。而调研企业类型与要素类型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占比却较小,表明中小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进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现了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依赖度低的现象(见表2)。

表2 企业要素类型统计表

2.2.5 缺乏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由企业产品升级和企业要素类型的交叉表可见,采用不同产品升级方式的企业数量,依次为打造品牌产品52家、产品技术升级45家、开发新产品36家及从生产向研发转移13家。不同要素类型企业有不同产品升级方式偏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加偏好采取打造名牌产品方式,资本密集型企业则偏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一般都不倾向于从生产向研发转移(见表3)。

表3 产品升级-企业要素类型交叉表

调研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更多选择通过技术提升和品牌打造等方式,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缺乏进行产品研发、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普遍存在相互模仿、抄袭现象,缺乏市场调研与自主研发导致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一些企业甚至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使得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开发新产品承担巨大风险,收益大大降低。

3 对策与建议

3.1 培养企业内生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产品同质及外部环境约束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弱化的重要原因,政府扶持固然至关重要,但企业内生能力才是其发展根本。中小企业应在分析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转变市场策略,进行产品的“个性化”、“专业化”、“差别化”经营。由于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自身资源、能力有限,中小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应做好市场前期调查,综合消费者与竞争对手分析,寻找市场空隙,尽量回避大企业关注的热点项目,选择小型“缝隙”产品,从而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面对当前的高成本,企业可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进行消化,并通过苦练内功,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高成本风险能力。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人才,通过管理进步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效率,实现企业产品价值。

3.2 “产学研”合作进行产品创新

中小企业应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利用地区优势与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采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先进成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的研发和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产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档化方向发展。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建立行之有效的产品创新机制,确保新产品符合市场实际,使企业通过产品创新获得竞争领先优势。

3.3 有效塑造产品品牌

打造自主品牌,完善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提升顾客忠诚度,获得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信任,吸引供应商。加强产品品牌意识和市场分析,有效设计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在推广新产品时赋予其品牌名称及品牌内在价值,从品牌长远效应考虑,注意品牌名称与产品名称的区别。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企业核心业务、消费者的物质及心理需求将产品定位于最有利的市场位置,准确定位品牌的消费群体,使其充分发挥品牌功能,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注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的质量,并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赢得顾客对产品的忠诚,推动产品品牌成长。

3.4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

目前传统产业正处于一个新的缓冲期和转型期,处于新旧交替的“换挡期”,比较优势介于资本量和劳动力之间的拐点段。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并非绝对优势,劳动力优势虽然逐渐丧失,但尚未完全丧失。应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适当选择产业类型,发展新型产业,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3.5 走“专精特新”产品发展之路

加快转型发展,走“专精特新”之路。推动企业“专业化”,使其专注一个行业、专做几个产品、专门服务一类客户、专心开拓一些地区;使企业做“精”,追求精良的产品或服务品质、精简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展“特”企业,即抓住顾客特点,形成特色产品或服务;不断出“新”,推出新设计、新款式、新产品、新包装、新形象等,不断满足顾客的新需求。政府部门为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应支持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业化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转型升级项目;支持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能力、优化产品结构能力、扩大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扶持科技型、成长型、创新型小微企业,突出对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特色化产品和创新型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Penros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2] Klepper,S.E.Exit and innovation over the product life-cycle

.Research Policy,2003(32).

[3] Rosenkranz,S.Simultaneous choice of proc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when consumers have a preference for product variety.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3(50).

[4] 刘华.基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产品创新需求与思路.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9).

[5] 张超.产品创新重要吗.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7).

[6] Wai-sum Siu.Wenchang Fang.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35).

[7] 杨波.新产品开发成功因素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科学进步与对策,2011(5).

[8] 蒋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市场结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6).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3lxlktzijjx-29),辽宁大学专项科研课题(ZJ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