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总结探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分析判定治疗效果和预后。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近期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30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差异。糖尿病脑梗死组在卧床休息、吸氧、脱水降颅压、血管活性药物、抗凝纤溶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药物或饮食调节控制血糖,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 结果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偏瘫、失语、球麻痹等症状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明显增高(P < 0.05),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病情更为凶险,预后远不及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积极降糖。

[关键词] 糖尿病;脑梗死;临床诊断;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04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年化趋势日益加重,我国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均有明显提升,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是临床共识,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较非糖尿病脑梗死更为严重,患者治疗方案也有一定差异[1]。本文对30例糖尿病脑梗死和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病情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糖尿病脑梗死患者30例,另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糖尿病脑梗死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9~72岁,平均56.9岁。其中,28例起病前即得知合并糖尿病,病史1.0~8.5年,平均4.8年,血糖水平13.5~17.3 mmol/L,平均15.2 mmol/L。另2例患者入院后随机血糖检测结果为11.2 mmol/L和10.7 mmol/L,询问病史有多食多饮多尿史,加行尿糖、尿酮、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均为Ⅱ型。本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3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7例,5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0~75岁,平均58.2岁。起病前合并高血压者18例,合并高脂血症者20例,另7例合并冠心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诊断必须同时符合糖尿病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本组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多渴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的临床表现,随机血糖测试>7.1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加行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监测,所有患者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共60例患者入院后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CT平扫,其中对侧肢体偏瘫者25例,意识障碍者28例,失语19例,球麻痹13例。

1.3 治疗

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轻度升高者可不予处理,当血压>220/120 mm Hg时行拉贝洛尔静注降压,降压的同时不影响脑血液供应。有呼吸困难、氧分压低表现者可行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脑水肿颅内高压明显者应予以20%甘露醇200 mL快速滴注,脱水降颅压效果明显。抗凝治疗是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 U bid皮下注射,高脂血症者口服阿洛伐他汀钙降脂,其他治疗还包括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脑组织等。30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血糖,急性期停用所有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静注,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静注溶液为糖水时需加注胰岛素4∶1比例[2]。药物降糖的基础上注意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需行肠外营养,保证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充足供应。

1.4 疗效评价

治愈:脑梗死临床症状消失,无神经系统遗留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显效:脑梗死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轻微神经系统遗留症状,但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减少46%~90%。有效:脑梗死临床表现有所好转,遗留一定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脑梗死临床表现依旧,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5.0统计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

糖尿病性脑梗死表现为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失语和球人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差异比较

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脑梗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情况也有所不同[3]。临床上糖尿病是患者脑卒中的重要诱发机制,根据文献研究,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卒中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糖尿病可以被称为缺血性脑血管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风险同样非常大,糖尿病可以引发患者脑血管病变,加重患者的脑组织缺氧损伤,也可以引起患者的微血管病变,进而造成大血管病变,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从而促使临床发生严重并发症[4]。

在本研究中,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较非糖尿病组严重,致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的概率显著增高,且多见与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一旦起病,预后常较差。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病情常反复,血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诱导脑血管梗塞[5]。高血糖患者的脑水肿严重程度较重,胰岛素抵抗加重脑梗死损害范围。糖尿病患者除加重脑梗死严重程度外,其全身损害亦不容忽视,如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糖尿病脑梗死的预后较非糖尿病脑梗预后差,临床处理中在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吸氧、降颅压、抗凝纤溶、降脂的同时,需积极降糖[6]。脑梗死应激状态下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静注胰岛素具有起效快、效率高、剂量易调节等优点,静脉输液含有糖成分时需加注胰岛素,同时注意控制饮食,严格限制糖类的摄入[7]。良好血糖控制是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康复期神经系统遗留损伤的重要基础,临床可以从控制患者的血糖出发,进而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

[参考文献]

[1] 雷强,严丹,邓红梅.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45例疗效及全血黏度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10-111.

[2] 马一珠,梁想春,冯建邺,等. 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J]. 临床与实验医学,2005,24:18-20

[3] 张春华,王云霄,隋秀芳,等. 血糖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05,45(19):28-29.

[4] 吴石宇,易平. 糖尿病对缺血性脑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4,10(3):57-58

[5] 叶虹.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2011,3(1):13-15.

[6] 赵珩,张国成,徐萍,等. 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磁共振63例分析[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7,2(2):67-68.

[7] 于晖. 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遗传变异及其血浆浓度在脑卒中发病风险及复发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4(1):89-91.

[8] 刘玉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1,8(8):56-58.

(收稿日期:2013-01-30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