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宝宝的“死而复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宝宝的“死而复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褐色头发、褐色眼睛的小宝贝祖希尔在妈妈怀里露出还没长牙的微笑时,谁也不会想到6个月前这个可爱的小生命曾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幸运地得以“死而复生”。

一台耸人听闻的手术

1880年,被后世尊为“外科之父”的奥地利医生西奥多・比尔罗特,为心脏外科下过一个“魔咒”似的评语:“任何一个试图缝合心脏的人都会在同行中声誉扫地,因为这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

而100多年之后,人们不仅实现了心脏缝合,而且还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10年,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对一个叫做祖希尔的英国女婴实施了心外科手术,将其在手术台上冷冻“死亡”达20多分钟,手术之后又将其复活。

祖希尔的妈妈30岁才生了她,之后发觉女儿每次吃奶都很费力,一开始医生诊断是“轻度绞痛”,但是祖希尔的外婆凭直觉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再度进行多项检查之后,医生发现祖希尔患有一种叫做“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在新生儿中大约10万名中有7位发病,原应由肺部连接左心室,把氧气带入心脏的血管,却接到右心室了。如果不治疗会致命,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立刻手术。如果不手术,祖希尔可能只能活几星期,所以手术很急需。”手术的负责人夏天严说。他是华裔,祖籍湖南,出生于台湾,13岁赴美,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斯坦福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前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工作,刚转去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工作不久。

“她太小了,体重只有3公斤,所以她需要修补的心脏很小,血管很细,手术前又病得很厉害,这意味着她在手术过程中状态会不稳定。最难的事情是她的左心室无法接受从肺部流过携带氧气的血液,在手术成功之前根本无法正常工作。而且手术需要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进行,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她的温度,停止血液循环。病人需要处于深低温,就像把她投入一桶冰水里那样。”

当祖希尔的父母得知女儿要经历如此耸人听闻的手术时,他们很害怕,听了医生的讲解之后才逐渐平静下来。“他们知道女儿疾病的严重性,不过她所在的医院是在全世界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很安心。”夏天严对此很自豪。

经过周密准备,手术于确诊4天后进行。夏天严一点儿也不担心,他说:“我从1996年开始做医生,从事小儿科手术已经有10年了,之前做过类似的手术,还有其他更困难的手术。所以术前我有信心,持保留的乐观态度。”

暂时的“临床死亡”

手术过程中,医生先拿一袋袋冰块围绕女婴的头部,兼用体外循环机使她的血液由正常的37℃降至18℃,使她变得浑身冰冷,然后再注射药物,让那比高尔夫球还要小的心脏暂时停止跳动,随后关掉心肺机。这一刻,女婴体内血液几乎完全被抽干,理论上可视为“临床死亡”。

“这个精心操作的手术需要一个完全无血的环境,将心脏和血管暴露在视野下,所以要将她的血液循环停掉。将体温冷却到18℃是因为在这种低温环境下,才能让她在内外循环停止时保证机体不受损伤。研究表明,人体在18℃时,大脑和所有身体器官都不接受任何血液供应的情况下,超过50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当我们停止她的血液循环再降低至18℃的手术过程中,从医学定义上来说她是死了的,因为她体内没有任何血液流动。”

夏天严所使用的这种技术医学上叫做“深低温停循环”,是从冬眠动物中得到的启发,已成为心脏手术的常规并行手段,用以减少单独应用体外循环对人体固有的损害――在血流减少的时间段内保护重要的脏器,如脑、心脏和脊髓。因为在低体温下,脏器和全身耗氧量下降,使人体更能适应缺血缺氧等恶劣的环境,换而言之就是增强肌体的耐受能力,从而保证长时间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的成功概率。

这种技术于1952年9月2日获得第一次成功,当年明尼苏达大学成功上演了第一例直视下的心脏内手术操作。手术利用26℃的低温,在流入血流阻断时间不到6分钟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对一名5岁女孩儿的心脏实质缺损的确切修补缝合。当年那个幸运的孩子在没有现代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帮助的情况下,依然得以顺利康复,并于11天之后痊愈出院,后来一直活得很健康,还生了两个孩子。此后这种技术得以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但是当年的低温手段远远没有现在先进,看起来就像冰镇活人。

在停止血液循环的情况下,大脑是最脆弱的器官,它对缺氧最为敏感,在常温37℃时脑细胞耐受缺氧的安全时间仅3分钟~4分钟;而当体温降至30℃时,基础代谢率可降至正常的50%;体温降至20℃时代谢率可降至14%。如果血液循环停止超过50分钟,会导致神经元死亡,进一步令大脑受到损伤,比如智力发育影响,学习缺陷,甚至出现癫痫、谵妄等疾病,这种并发症在儿童中发生率为12%,成人中可达15%。所以,祖希尔的头部被重点保护,被冰块包围。

关键的23分钟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作为人体核心器官的心脏,一直一刻不停地跳动,如何才能让心脏短暂停止跳动而不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并且在无血的情况下全部暴露出来,好让医生清楚地看清每一个细节?这时候体外循环机派上了用场。体外循环由血泵和人工肺构成,血泵又叫做人工心,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替代心脏泵的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将血从静脉引流回来再泵入动脉。人工肺替代了肺的功能,在心脏停跳时,血液不流经肺就能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现代的人工心肺机已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标准和部分人工智能化的功能,能够进行精确的流量控制和数字化运转监测,血液破坏的程度已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上面这两项技术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出现和成熟过程长达几十年,经历了无数以生命为代价的失败才得以实现,从此之后心脏外科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而如今,在外科医生手里,它们成了最好的手术辅助工具,精湛技艺得以完全发挥。

夏天严率领医疗队与时间竞赛,希望赶在50分钟的“最大安全时限”内完成血管修正手术,尽快让心脏恢复跳动,以免脑部和内脏受损。一切顺利,最终他们只用了23分钟就完成了重建手术。医生把体外循环机内温暖的血液重新泵入,祖希尔恢复了37℃正常体温和心跳,可谓起死回生。

两天后,祖希尔睁开眼睛看到妈妈的微笑,18天后她便出院了。事隔5个月,如今祖希尔已经6个多月大了,除了胸口的一道疤痕,已完全康复。“这种手术术后的长期前景良好,大多数病人都不需要更多的介入治疗。”夏天严对自己的手术成功表示满意,并祝祖希尔健康成长。(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