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下乡寻年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乡寻年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进腊月,城里的人就一日多过一日,商场里更是熙熙攘攘,挤得人都走不开。为啥?因为城里人在购置年货,乡下人也来城里购置年货。

年味就这么一天天地浓了起来。

我对年味的最初记忆,来自于农村。那时正处在经济短缺的年代,但生活饥寒的农民并未丧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依然对过年看得十分郑重!父母劳苦了一年,生产队的账算下来,往往进钱年头少,欠债年头多。于是,自己什么也不添,想方设法给孩子过年换新:分红进钱年头,母亲就去供销社扯白洋布,送到镇上染坊染上色,在隆冬腊月的清冷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孩子赶做新年衣;若没进账,就把旧衣翻过来里朝外,重新缝一遍,好歹也算出了新。苦水里的孩子也在长,个子高了旧衣嫌小,就老大的缝给老二,老二的缝给老三,爸妈的旧衣翻给老大新穿:有几年生产队分红连续倒欠,旧衣翻新也翻不成了。父母就用牙齿缝里省出来的钱、攒鸡蛋卖的钱,给女孩儿买段红头绳、买个花发夹,给男孩儿买顶布帽子。

那些年月,生产队每年总会杀头猪给农户分肉过年。杀猪那天,村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围着看,眼光在猪肉上游移。不知肥肉多的那块是否能分给自己家。拎着斤把二斤肉,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气,农民们一拨拉一拨拉地散开回家了。

贴好对联点好烛,除夕团圆饭就开宴了。说是宴,其实简单得很,但毕竟烧出了五六样菜来,而且白菜锅里还漂着几块肉片。这可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呀!父母舍不得吃,将肉夹给子女们,男孩儿狼吞虎咽。张嘴就下了肚,女孩儿一丁点一丁点地咬,细嚼慢咽这人间美味,馋得男孩儿直悔刚才口太快,没顾得上品味肉香,不停地咽唾沫。于是,父母就将自己碗里的肉片夹给他们。

晚饭后,长辈照例要给孩子压岁钱,多时一角二角,少时三分五分。这可是我们那时的大收入,省着不敢花,留着开学时买学习用品。趁我们数压岁钱的当儿,父亲变戏法似地从怀中掏出一条花头巾递给母亲,母亲则从口袋里摸出一包七分钱的生产牌香烟揣到父亲手里。父亲美滋滋地抽着香烟。母亲乐呵呵地系着头巾,他们无言地对视了一眼,眸子里写满了爱意,母亲的眼里甚至闪出了泪水的晶亮。许多年后,我还时常想起这动人的场景,也更加深了对“贫贱夫妻爱弥深”的理解。

大年初一,放过鞭炮,吃过早饭,孩子们都笑逐颜开地出门拜年,父母则留在家里等着招呼别家上门拜年的孩子们。一个上午拜下来,口袋里总能揣满花生、瓜子等赏头。运气好时,还能得到水果糖甚至香烟。这些,我们一回家就都“交公”,香烟给爸抽,糖给妈吃。父母高兴得一个劲地笑,可却舍不得吃,因为家里香烟和糖少,得省着款待此后前来拜年的客人。

初二一过,村上人就开始办春卮酒,主要是些瓜菜,条件好些的人家肉多些,一般人家也尽量置些鸡蛋、豆腐上桌。我父亲在村里辈份高,不少人家都请他,他经常轮流带我们弟兄出席。乡间酒桌上传递出的友情,虽然有些粗犷,却总能让人感受到真挚、淳厚,直到现在还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改革开放后,乡下人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充满亲情、友情、爱情的乡村年味表现得更加富有、气派和舒悦!家里杀猪已是常事,过年换新也成了常态。

相比之下,乡村的年味似乎比城里更纯、更正、更浓,而且纯得那样纯朴,正得那样甜美,浓得那样悠远!正因为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草根市民,总是喜欢下乡过年。因为,我觉得,要寻找真正的年味,还得去乡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