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西沙:第四次的人生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西沙:第四次的人生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沙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西沙的记忆力超人。也许到了他那个岁数的人总喜欢回忆一些什么了。只是他的回忆总能够囊括很多的细节。有时候细致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程度。他能够记得起撇着嘴不认为他是一个“红五类”的老师的表情,他能够记得起插队的时候曾经质疑他“尖斗私分”的干部声调,他还能够记得起挤占了他毕业分配名额的同学的名字……更令人诧异的是,他不但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往事中人物的特点,而且还能够大致地描绘出这些曾经与他有过交往的许多人的命运走向。

如培根所说:“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李西沙人生道路恰是沿着这个轨迹发展的,当他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上天给他安排的机会往往能够让他出人头地,而当他一切顺遂的时候,却又往往难以突破自我。人生的坎坷往往就是因为遭受了打击,而能够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往往是面对打击的时候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选择

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小学生的李西沙在母亲的口中得知自己不是“红五类”,他很难接受这一打击,他选择了逃学一天。从此,因为身份的改变,他再也不是班里的“两道杠”了。这是李西沙面对打击后的第一次选择。

1955 年出生的李西沙已经年过半百。他的同龄人、他的同学或者那些曾经被他提携过的后辈都已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却在外企副总的岗位上紧张地做着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

当李西沙大学毕业时,面对一个本应属于他的机会而硬是被学校分配给了别人的时候,他承受了人生的第二个打击,此时他选择了顺从――进入政法大学教务处任职。第二次的人生选择让李西沙不久之后成为当时全国高校中最年轻的教务处长,在中国法律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90 年代当他在教务主任的位置上感觉没有了出头之日的时候,他决定离开政法大学,重新选择人生的道路。下海经商――这是他第三次重大的人生选择。回首这次选择,他感慨颇多:“我有时候刚愎自用,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也许是不够成熟的,甚至过于简单了。”“这种简单不仅仅是事业选择上的,也是在对广告这项事业的认识上的。”当时的李西沙认为广告就是点子,有了好的点子也就有了广告。

从一个管理万人学校的教务处长到一名普通的广告业务员。这个过程有点过于跳跃了!难道李西沙真的是整天守在话机旁边打电话的那种业务员吗?其实李西沙当时还是选择了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国际广告公司。当他在行政总监的位置上干了几个月之后,他感到某种错位。于是他主动要求投身到广告业务中去,当时他作的是高级业务经理。和以往一样,李西沙在广告业务上出手不凡,从山东乳山天乳宝到保定的一漱宁再到金杯汽车、韩泰轮胎……到了1998 年李西沙就已经是中广的副总了。

2002 年,刚被派驻到中日合资北京电通公司一年的李西沙要被中广方面召回。作为中方派驻的代表的李西沙猜测:“国广方面可能认为我没有维护好股东(中广)方面的利益。”面对中广方面的召回,李西沙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按照的我的性格,我不留在电通,也是绝不可能回到中广的。中广那时什么业务都没有……”李西沙找到当时电通方面的日方负责人流露了准备同时离开电通的想法。

这个时候,电通方面的态度让李西沙深受感动,一方面他们对李西沙作为职业经理人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且明确地表示不希望他离开电通。更令李西沙感到吃惊的是,电通方面进一步表示,宁肯冒着与中广方面在转股、分红等方面谈不拢的风险也要坚持留住李西沙。“这还能让我说什么?”电通方面的诚意彻底打消了李西沙的顾虑。这足以“让我感谢一辈子”。李西沙毅然地选择了进入外企,此时他真正地成为了一名在外企工作的职业经理人――这也是他人生的第四次重大选择。电通方面不但留住了李西沙,而且还给他涨了工资。李西沙切身感受到了电通方面对待人才的态度和胸怀。从那一刻开始他真正地成为了电通的人。因为身份的改变,李西沙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北京电通中的作用。作为一家日籍公司,做日系企业的广告一定是电通的长项,而作为本土的经理人,李西沙深知自己的优势就在中国本土的广告客户上面。在某些时候,中国本土的客户要求在日本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如果企业要想开发中国的广告市场就离不开本土的员工,更离不开本土的Team-leader。

对于电通日系的管理体制李西沙有着自己的看法,他非常认可日本人那种对工作精益求精、不知疲倦的精神。他指出吉田秀雄总结出来的电通《鬼才十则》很厉害。它囊括了所有工作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解决之道也是异常简单――主动。李西沙说,在电通工作如果有一天你觉得无事可做了,那么也意味着你要走了。在日常的工作中,李西沙也会面临一些与日方业务冲突。在他看来解决之道只有两点:第一服从上级,第二要看结果。结果是最有效的说明。

一个中国人,在日本公司干得那么卖力,这个描述总是会让人感觉某些异样。很多媒体在采访李西沙的时候也会回避这个话题。李西沙也许没有想到《财富圈》的记者会把这样的问题抛给他,虽然记者也在刻意地说,他可以拒绝回答,但当沉吟片刻之后李西沙还是说出了他的答案:

“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敏感了。我觉得有民族情结也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看把民族情结发扬到什么地方去。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说你们的采访机是奥林巴斯的,摄影记者用的相机是佳能的……如果民族情结能够多放到创新方面才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国家在一些方面不如别人,那么就应该向人家学习。”

临近采访结束,李西沙透露:“我的民族情结不亚于任何人,如果仅从民族情结上说, 我父母就是抗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