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古典格律诗的吟诵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古典格律诗的吟诵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吟诵,是我国诵读古典诗词的传统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词的重要手段。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的最佳途径。掌握了一定的吟诵技巧,我们对古典格律诗的认知就会有道可循。下面我们具体以杜甫的千古名篇《蜀相》为例,从节奏、平仄、结构三个方面,谈谈古典格律诗的吟诵技巧

关键词:古典格律诗吟诵节奏平仄结构

一、节奏

格律诗是形式上具有一定规则的诗歌。诗词是听觉的时间艺术,讲究“前有浮声,后须切响” “低昂互节”“轻重悉异”。 格律诗每句字数一定,节拍相同,节奏感非常强,诵读时应注意节奏的整齐匀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节奏是诗歌的第一生命线,尽管吟咏是跟着感情走的,感情的变化是没有节拍的,但由于诗歌本身具有强烈的节奏特征,无论你是用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将它表达出来时,这一特征都不会消失。

汉语基本的“拍节节奏”是“两音一拍”,因此,四言诗是“一句=四言=二拍。”五言诗是“一句=五言=三拍”,句中具有“一音1/2拍”的休音。七言诗则是“一句四拍”即,“一句七言四拍”,句中同样具有“一音=1/2拍”的休音。

七言句式的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划分停顿的节拍时,要根据词语的内在结构来判断。如: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平仄

除了节奏之外,诵读格律诗还应注意平仄。平仄是指声调的抑扬,平即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格律诗在节拍已定的情况下,有了平仄,诵读起来语势将更为错落有致,节奏回环也将更加鲜明。

平声字高扬,仄声字低抑。古四声的发音特征唐人描述为:“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人的四声歌诀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大意无外乎平声不高不低,声调较长;上声用劲念,去声虽然也较长,但可能由强而弱;入声短促而不能拖腔。

汉字平仄声的对比,实际上就是“高音”与“低音”的对比,“上扬”与“下抑”的对比。在吟诵时,我们把平声字拉得长一些,把仄声字读得短一些,即“平长仄短”,就是为了加强这种高低、扬抑的对比效果,使格律诗“平仄间出”的字音组合表现出“低昂互节”“轻重悉异”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现在,我们结合刚给《蜀相》划的节拍,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吟诵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韵律。

如:(“・”表示宜作停顿,“~”表示适当延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结构

上面的吟诵如能视结构而调整变化,则更能彰显回环曲折之妙,尽显格律诗的音韵曼妙。每一节拍如只有一字,则不管平仄,此字读时都应适当延长。

如:(“・”表示宜作停顿,“~”表示适当延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在结构的起承转合上共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每联间的停顿宜比句间的停顿稍长。

如:(“・”表示宜作停顿,“~”表示适当延长, “~~”表示两层延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在结构上,颔联属于承接,与首联关系紧密,接下来的颈联要转折了,所以,颔联颈联间的停顿宜比首联颔联间的长。而尾联属于全诗的总结,其停顿应该比颔联颈联间的再稍长一些,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方能显出全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

如:(“・”表示宜作停顿,“~”表示适当延长, “~~”表示两层延长,“~~~”表示三层延长,“~~~~”表示四层延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