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的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的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我们也积极努力尝试信息技术在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整合,现谈几点浅薄之见。

一、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整合的特点。

1.合成性

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有机地合成,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品德教学的整合,走向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认知知识、提高情感升华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体验。

2.开放性。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置全体学生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以便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背景、场所、媒体和方式,使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多向交往中,认识世界,了解现实、体验人生、丰富感情认识和实践体验。

3.主体性。

在我们莲都传统的品德教学(称为“六环节教学法”)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的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可以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整合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由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引发的。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等,多样的学习情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在品德课教学中,用信息技术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的课件设计,对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亲切和谐的道德氛围起着重要作用。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视听觉媒体承载并传递的教学信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引起刺激,它具有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造出一种新的环境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例如《爱惜学习用品》一课,学习对课文中铅笔是‘千人笔’的描述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播放录像,真实再现有关铅笔的制作过程: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机器声隆隆,伐木工人正在砍伐树木……”看过这段录像之后,学生们自然也就明白了铅笔的制作过程以及“千人笔”的来历,领悟到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应当好好珍惜的道理。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学习中,眼和耳最有效;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电化教学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速度、效果都大大提高。电教媒体的合理和有效地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达到多种感官并用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制作相应的电教软件(投影片、录音、录像带、课件),用较短的时间,真实的画面,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快达到教学目标。

(三)信息营造环境,提高品德教学效益

社会的发展,对未来的学生要求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即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固定化”教学模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最佳的认知结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达到课堂教学高效优质的目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有些内容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学生所熟知的事例,以学生旧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借助记忆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体验,在发展、体验中学习、生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展示形象的捷径,是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有效手段,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关键。

(四)信息拓展时空,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传递信息手段先进,他们要受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按系统方法采取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多种手段,拓展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并延展到家庭和社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