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省从1990年列入国家项目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单一到综合、从分散到集中,各级农发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农业综合开发范围不断扩大,从立项初期的17个县发展到目前的66个县级单位,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8602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开发模式、开发机制的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我省已经成为率先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成为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

要抓好三个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通过中低产田的改造,良种培育推广,先进种养业技术的集成配套,达到山、水、林、田、路、渠的综合整治,使坝区绝大多数耕地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同时,逐步实现丘陵、山区人均占有一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大对项目区农民科技种田水平的培训力度,使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与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农民实现科技创新和转化的结合。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件带全局性的大事。结合贵州实际,要搞好产业化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开展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的试点,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根据龙头企业所需原料的生产要求、土地治理项目区的规划布局,主导产业要与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

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市场建设。紧紧抓住区域经济这个关键,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并举。以农产品的加工为重点,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它支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的试点。发展乡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品,实现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

新农村建设中应把握的重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对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机遇发展,也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全省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同志,把握重点,创新发展,使农业综合开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在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以正确选点,合理规划为重点。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搞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相结合的工作。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程中,要难易兼顾,合理安排、科学布局,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决不能“杀鸡取卵”,找准项目区主要障碍因素,确保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开发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坚持项目建设与科学规划相结合。按照“项目建设,规划先行”的科学思路,在项目实施前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布局和评估论证工作,避免产业化建设重复和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意性、无序性。

以坚持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必须把结合点放在低产田的改造治理上,推行良种良法,让低产田成为高产田,通过连片改造,使土地治理的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今后农业综合开发仍然要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任务。“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粮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进行山水林田土路全面治理,路沟渠综合配套,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农机装备水平,切实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努力促使中低产田改造与推广优良新品种、实用新技术、发展优质粮食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率。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保证农民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通过市场导向作用,有效连接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为一个有机结合体,通过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增加附加值,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内容。我们要继续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方针,大力扶持培育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优化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契机,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尽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坚持扶大、扶优、扶特、扶强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项目和投入优势,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是围绕龙头企业,狠抓优质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根据龙头企业市场需求,大力加强原材料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着力打造“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以示范基地为支点,通过培训和推广,使基地不断向四周拓展,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和产品优势。

三是培植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发展。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以及民办、民营、民管的原则,培植项目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充分利用其信息及营销方面的优势,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以规范资金使用和建后管理为重点。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要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为契机,继续规范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真正建成农民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致富工程。引导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

一是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四制”,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资金项目公示制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是强化项目全程管理。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建后效益的持续性。加强在建工程中期质量监管,督促监理单位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后期工程完工要加强工程质和量的核查,切实做到项目验收认真过硬。

三是坚持民主管理。建立由县农发办、监理单位、项目乡镇村组干部、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全方位质量监督体系,共同负责项目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和机制,工程从立项到验收、建后管护都广泛吸收农民群众参与。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既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生产发展,也能促进农村实现生活宽裕,村容村貌和管理方式的全面进步。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率先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一条重要途径,发挥好农业综合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作者单位:省农业经综合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