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主义视野中的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增加体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评价结果三个步骤入手,探讨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应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丰富学生的语文体验。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以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为本质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崭新面孔受到了教育者的关注与青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情境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特征可概括为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评价结果三个步骤。
研究性学习这一理念与瑞士认知发展领域学者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互契合。构建主义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概念,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谈谈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应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丰富学生的语文体验。
一、发现问题,确定选题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建构主义完全否定“心灵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以及自己对各种问题的基本看法。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他们惯于从自己的背景出发,依靠原有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进行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因此,研究课题时要最大化地切合学生的已有信息材料和思维能力,即研究任务的真实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一个探究的方向,巧妙设疑,让他们能围绕一个角度、一个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通过本文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学生从教材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入时通过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变幻的风景和动物迁徙的场景,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四季的语言,进而展开头脑风暴,列举他们所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在介绍物候知识时可以结合一些诗歌,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扩展他们的思维想象空间,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掌握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时也可引入一些农谚,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秋闻蝉叫,晚秋迎雨场”,让他们知道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不断地唤醒学生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引导他们确定收集大自然的语言,探索大自然奥秘这一研究选题。
二、自主探索,自由创造
教育家施瓦布曾经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他倡导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构建信息意义的过程,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学生势必会打破原有的封闭式学习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模式。在《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研究形式可以是学生单独研究,也可以是以学习小组等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的相互协作、共同研究。互动和合作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多元化的理解,在交流争论中达到观点的整合和思想的改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反思。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也毫无限制,学生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与自然相关的素材;或采访身边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和专家了解更多的物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实践,收集一些落叶,采集一些标本,拍摄一些照片等,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三、解决问题,结果评价
构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是最终答案,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语言学家认为知识是我们赋予语言符号的外在命题,尽管这些命题有些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些命题都有相同的理解。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允许和提倡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当然,初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也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果,它可以是学生本人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重点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以及掌握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他们的研究结果以读书心得、小论文等形式,或在上课时做实验报告、演讲等形式展示。《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研究成果的呈现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对所收集的自然知识整合后做课堂小报告或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开展一次如何保护自然的演讲比赛,举办植物标本展或摄影展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多维思考,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不但能给予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而且可以使学生成为某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者、实施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变得更具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助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因此,为落实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着眼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都能主动地、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相婷.从建构主义理论看语文研究性学习[J].文教资料,2007,(23).
[2]谢世凤.语文研究性学习浅说[J].文学教育(上),2007,(04).
(杨莉丽浙江余姚市丈亭镇中学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