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胃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胃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天下牌”速溶助显剂口服后,在超声下对胃部不适者进行检查。结果:在门诊就诊患者中,超声对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5.3%。结论:超声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检查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胃部;超声造影剂;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59-01

目前临床上诊断胃肠疾病主要是胃镜、X线钡剂造影等检查,但是这二项检查均有一定的损伤和痛苦,不能用于大规模普查[1]。我们使用新型有回声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充盈胃及十二指肠,通过改善胃的超声内部环境,以利于超声波声束穿透,使胃肠结构和其病变得于更加清晰的显示[2]。在实时超声下按照胃、十二指肠在体表投影,依次作连续完整扫查,可作为胃镜的一种有价值的补充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8例患者,男43例,女25例;年龄20~80岁。临床主要表现:26例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15例有规律性空腹痛,进食后缓解,或夜间痛;10例伴有黑便或呕血;7例伴有贫血;另有10例无症状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 使用 TOSHIBA SSA 680A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 MHz。

1.2.2 超声造影剂 选用浙江湖州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下”牌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

1.2.3 超声检查方法:患者常规禁食8h,禁饮6h,一般安排在上午检查。查前先将造影剂每包用开水冲泡调制成500~600ml均匀糊状液体,冷却后备用。检查时嘱患者将造影剂服下后马上检查(造影剂量成人500~800ml,小儿300~400ml)。检查以平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和半坐位;操作方法按胃十二指肠在腹部的体表投影,依次从贲门、胃底部、胃体部胃大小弯、胃角切迹、胃窦幽门管和十二指肠作连续完整扫查,力求将胃、十二指肠声像图全貌清晰显示,重点观察胃贲门、胃小弯、胃角、胃幽门管和十二指肠球部;仔细观察胃壁层次结构,胃黏膜连续完整性,发现溃疡病灶则认真观察、记录溃疡的位置、形态大小、深度、周围胃壁(或肠壁)的厚度及层次、胃十二指肠周围情况(如有无肿大淋巴结或包块等);以胃镜病理活检为最终诊断标准。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全部行胃镜检查对照,其中有1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诊断符合14例,符合率达90%,不符合1例。与胃镜检查对照,符合率达86%。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临床诊断本病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但此两项检查均有一定损伤,存在一定局限性,不易普及检查。因此选择一种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诊断本病成为一种必然,而且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以前由于选择的超声造影剂效果欠佳,导致诊断符合率低,准确性差,也有好多人认为超声检查不能用于诊断消化性溃疡。使用胃窗超声造影剂后,能使胃各部位及十二指肠球部显示清晰,能观察胃壁的层次;能判断胃部炎症,溃疡,能观察胃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比X线和胃镜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对胃腔内残留食物、异物、结石及对胃下垂等症都能作出较正确的判断。尤其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更为适用[3]。

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该类造影剂具有以下特点:该类造影剂充盈胃肠腔后在声像图上呈现均匀高回声界面,和胃肠壁的弱回声界面产生明显对比效果;造影剂易在溃疡口沉积而产生明显强回声区,使病灶和造影剂之间产生非常明显的对比效应,从而大大提高溃疡病灶的显示率;该类造影剂消除胃肠腔的气体和黏液干扰的效果也较好,且不在胃肠腔内产生声学伪像;该类造影剂比重较重,在胃肠腔停留时间较长、排空慢,操作者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操作检查;该类造影剂是以谷类食物加工研制而成,口感好,易于饮服,进入胃肠腔可吸收消化,无明显不良反应。采用这种造影剂可明显提高超声对消化性溃疡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且超声具有简便普及、安全、无创伤、无痛苦、广大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可作为追踪、监测消化性溃疡行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孕妇、年老体弱不适合胃镜检查者。

参考文献:

[1] 王国仁, 程一真.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3):223-224.

[2] 孙英, 黄勇, 范宜东, 等. B超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

[3] 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第四军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