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到哪儿读商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熙熙皆为利而来,攘攘皆为利而去,读商科也离不开一个利字,而商科教育的最大价值即在于其为就读者可能带来的财富利益最大化。
重商主义的旋风吹遍全球,关于商业的学科在社会公众内心的地位,已经上升到非自然科学、非技术科学领域之外最受欢迎的部门。
在极重视学历教育和应试选拔的中国,每年各地的“高考状元”中,绝大多数会选择清华、北大(近年来增加了重金“买状元”的港校),在选择清华、北大的状元中,已淡化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专业选择标准,相当的部分会选择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也即职业方向)。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所面临的是耐得住研究探索的寂寞、坚持得了枯燥的反复实验、忍受得了不断的失败。而商业活动的色彩则要丰富得多,站在纯财富收益的视角,置身财富积累、增值、流动的层面,参与者自身可能得到的财富预期也大大高于其他领域。
接受商科教育,商学院是不二的选择,到哪里去读商学院呢?或者说读哪一家商学院呢?对中国有志于读商科而且决心拿到MBA文凭的学子或者是职场人士来说,这个选择是值得探讨的。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形容全球商学院教育现状:“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计算出全世界超过13000所学校提供商业学位,其中中国和印度就占了2700所,它们几乎都是1990年后创建的。1997年,大学只设有74门新的商业课程,到了2007年竟达641。”
中国和印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科教育强国,特别是中国,商科教育的勃兴不过是近30年的事,如果从中国高校大扩招算起,才不过20来年。现如今中印两国的商科教育院校数,占到世界商科院校数的五分之一,有点“”的味道。当然,中国和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对应的商科教育需求并不奇怪。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夜冒出这么多商科院校,师资力量、校园文化这些软实力的积淀无法速成。
一般来说,高考考生遴选商科院校的标准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两个层面,其一是院校的名气,清华经管院、北大光华经管院为高考状元们的首选,近年来重金揽才的港校也在其列,而人大、复旦、上交大等的经管院就属高分考生们眼中的第二梯队了;其二是院校的地域,京、沪、港院校当仁不让是第一梯队,全国各区域中心的商科院校也是热门。
在商科教育积淀厚重的西方及西方媒体的眼中,怎样看数量庞大的中国商科院校中的楚翘呢?在两家全球顶级财经媒体《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中,中国大陆的商科院校被提及最多的仅有一家,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需要指出的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仅限于MBA教育,即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望文生义,MBA的培养目标是商界的高级白领乃至于金领。或者可以换一个角度,MBA教育于求学者而言是商科学历的高级追求,于商科院校而言是商科院校教育水平的评价基准。就此,国内一流名校如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交大等等必然也将MBA教育作为其商科院系的必备设置。
以MBA为评价标准的商科教育于我们是当代的舶来品,显然就应该站在一个全球化的层面审视这个灼热的领域。事实上在中国的MBA教育架构中,国外知名商科院校如影随形。
《华尔街日报》披露“欧美知名商学院渴望利用中国的需求获利,纷纷开始推出、扩大与中国大学的MBA项目合作,或是独自推出面向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高管人士的课程。”用了这样的措辞“一流商学院来华掘金”。其一,说明商科教育在MBA这个层面是市场化的一门生意;其二,说明中国的商科教育市场很诱人;其三,说明进入中国的商科教育市场是需要资格的,这个资格叫做“一流”,国际级的一流。
英国《金融时报》每年做一个“MBA年度排名”,被加入排名的商学院100个,也即是《金融时报》排名者心目中的“世界前100商学院”。观察排名名单,在院校所属国家一栏中,英国出现了23次(有两个是与他国院校合办),而美国则出现了59次(有一个是与他国院校合办)。即在全球商科院校的第一方阵里,英美两国占据了大半壁江山(80%)。在商科教育这个领域,美国的领先程度和强悍实力无可匹敌。
这个榜单中,中国二字出现了4次(有一个是与他国合办院校),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在2010年的榜单中综合排名第1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综合排名22,香港中文大学综合排名第28,中国/美国/英国/阿联酋合办的霍顿国际商学院综合排名94位。
在中国四所入围2010年度前100的商学院中,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近三年未跌出过前20,三年平均排名14;而中欧商学院从2008年的11、2009年的8,跌落到2010年的22,三年平均排名14;香港中文大学则是首次升入前100,且跨度极大,一下就进入28名。
从这四所中国相关的商学院观察,体现出极为强烈的全球化色彩,中欧国际商学院是中欧合办的。香港是全球最富盛名的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商科教育的厚重积淀使港校商科在中国名列前茅名至实归。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够迅速崛起,排名如此靠前,与借助欧洲知名院校雄厚的师资和管理资源恐怕不无关系。据《华尔街日报》“即将卸任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院长一职的George Yip,将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作。曾任伦敦商学院院长的奎尔奇最近成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2010年排名25,三年平均排名28,至于伦敦商学院就更有说头了。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提起商学院,恐怕第一时间就会想起美国的哈佛,在中国无论是正规的书店还是卖书的地摊上,很长一段时间来,只要浏览财经书籍,就满目晃动着哈佛二字。在最新的“福布斯100家最好商学院排名榜”中,哈佛商学院排在第一,斯坦福商学院排在第二。而有意思的是在《金融时报》排名中,总在前两位晃悠的并非哈佛,而是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哈佛2010年第3、2009年第3、2008年第5。所以,上海中欧工商学院能够由伦敦商学院前院长做院长,肯定加分不少。
前面说过,商科教育,特别是MBA教育是被当成一门生意来做的,这门生意相当于教育领域的“奢侈品”,读商科的代价很高。既然是生意,就没人想做赔本的买卖,读商科的高投入是与其职业预期的高收益挂钩的。
美国经济尚未复苏,MBA毕业生的就业也尚未达到金融风暴前的水平,根据《华尔街日报》,“整体上,美国57%的全日制MBA学生在3月中旬就已拿到录用通知书,而在一年前,该数字仅为40%。”而且,“根据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的调查,今年MBA毕业生的预期平均起薪为91,433美元(约为54万人民币)。”在美国招聘网站最新的2010版200个最好和最差职位的调查排名中,平均薪酬最高的是航天工程师,为95,000美元,而MBA毕业的职场新人的平均起薪已经达到91,433美元,这就是高收益的象征。
根据《金融时报》排行榜,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最低的是加拿大Alberta大学商学院,为79,383美元(约合48万人民币),最高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为169,989美元(约合110万人民币)。在MBA毕业生薪资最高的前10位商学院中,美国的商学院占据了前八。说明美国的商科教育如此发达,水平如此之高,跟其商科毕业生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正相关的。哈佛商学院在MBA毕业生薪资的榜单上位居第4,盛名与实际表现多少有些差距。
值得关注的还有中国相关的四所商学院,在MBA毕业生薪资榜上,中欧工商学院以119,309美元(约合77万人民币)位列第一,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115,535美元(约合74万人民币),香港中文大学103,136美元(约合67万人民币),以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可见其含金量。
国内媒体有一句话“业界人士表示,国外MBA学费的多少是按毕业生平均年薪来衡量的”,预期收益远在社会职业圈的平均水平之上,则商学院们张开收费的大口也就不谦让了。(以下数据来自学校官网)
在《金融时报》榜单综合排名前三的
伦敦商学院2011年为53,900英镑/15~21个月课程(包括课程资料费,不包生活费),约合54万人民币。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为53,926美元/2011~2012学年(食宿、健康保险、书籍、杂费需35,300美元,总计89200美元),课程2个学年完成,总费用超100万人民币。
哈佛商学院为51,200美元/1学年(9个月食宿、12个月保险、书籍杂费需32,800美元,总计84,000美元)课程2个学年完成,总费用超100万人民币。
与中国相关的四所商学院中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2011年入学的MBA全程全费用为636,000港币(包12个月食宿开支,课程杂费,书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学费为29.8万人民币/2个学年(不包括食宿和杂费)。
总体上,香港、内地的MBA学费与欧美之比天壤之别。
学费虽然足够奢侈,但未必有钱就能够如愿就学,还有更苛刻的门槛。商科是很偏重商业实践的课程。著名商学院的MBA都为申请人设立了与实践相关的门槛。商科教育与英语几乎密不可分(在排名前100的商学院中80%在美英),英语水平的要求自然不低。
《金融时报》榜单综合排名第一的伦敦商学院,要求申请人具有三年以上相关行业的从业经历,非英国留学生IELTS最低分数:7.0;TOEFL最低分数:(书面卷)600,(计算机卷)250;GMAT(经济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平均成绩:640(满分700)。
排名入前10的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全日制MBA要求申请者具两年相关从业经历,IELTS最低分: 6.5;TOEFL 最低分 600 (书面卷),250 (计算机卷) 或100 (网考卷) ;GMAT平均成绩: 650 无最低分要求,80%申请人在 580以上。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日制MBA要求申请者具有两年以上工作检验,鼓励提供TOEFL和IELTS成绩,必须参加GMAT考试,无最低分要求。
要求的严苟可能来自两个侧面:其一,想进入世界排名靠前的商学院的申请者众多,门槛被抬高;其二,世界排名靠前的商学院为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计,不敢拿入读标准开玩笑。这样,这些顶级商学院手里拿着两把刀,一把是实际经历,一把是学业水平(包括英语),把前来申请的群体中鱼目混珠的赘肉剔除得干干净净,剩下一根精白的“骨头”。
商科MBA教育的基础是本科教育+从业经历,本科教育的背景也颇为要紧,一般,在本科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商圈内的精英企业(如世界500强之类)是要精心挑拣的。不可否认,在中国大陆,有北、清、人、复、交、港背景的毕业生进入精英企业的机会要大得多。在美国,排名靠前的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美国精英企业的前景亦然,而精英企业的从业经历在申请排名靠前的商学院的时候是加分的,这是一个正反馈。
MBA的另外一种预期收益来自校友圈子,这种收益在已经事业有成、身价不菲的企业家学员内心颇为看重,或者说,有的企业家不惜重金申读不脱产的MBA的动因之一,瞄准的就是建立更高层次、更广泛的商业人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