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呼唤“多情”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呼唤“多情”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师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11-02

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而冷冰冰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的。因为首先从教育对象看,学生都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如果能把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那么产生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所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巨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其次,从教材方面看,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皆关情。自古至今,每一篇名篇佳作都是作者饱蘸着思想情感,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有对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讴歌,表达了作者一定的审美观念。再次,做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表达感情。学生欢迎“多情”的教师,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不适合做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像一团火,而不应该是一块冰。教与学都是理智活动,但也都离不开感情的参与。教师对学生不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对所教的课到:读,如出我口;讲,如出我心。试想,一个表情木讷的人,与学生交流可能都会成问题,又如何营造课堂氛围,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目前艺术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抱着学习一技之长,出到社会上好歹有个谋生的职业这种想法。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的驱使下,他们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对文化课学习并不认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学习兴趣和进取心。语文课程处于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教师对学生情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只停留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心理因素对语文学习影响的研究。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行为习惯和其他非智力因素,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类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难题。

在艺术类职业学校开设的所有文化基础课程中,语文与艺术的联系最为密切,语文教育对艺术学习的影响最大。学生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对情感的真切体会,对艺术形象的准确把握,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乃至对内心感悟的生动表达,无一不依赖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感情充沛,善于把作者创作的激情释放出来,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及相应的情绪体验,有可能激发他们学习和创作的灵感。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了《琵琶行》之后,触发了创作冲动,把《琵琶行》改编成了歌舞剧,登台演出后取得了成功;有的学生学习了汉乐府歌词后,对研究古乐、民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堂感人的语文课,学生不但能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受到道德陶冶和美感熏陶,更能从中受到启发,从中悟出创造的真谛。

语文教学必须倾注感情。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灵魂”发育、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对学生的爱为基础的 教育。教师丰富的情感包含对学生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

第一,备课时要倾注感情。“心有灵犀一点通”,演员要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同样道理,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披文入情”。只有钻进文中,沿波讨源,引向情感,才能赋予作品以丰富的色彩、恰切的分量、灵动的活力、艺术的魅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人,能够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真正的语文教师具有人文精神,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育宽容。教师的情感是沟通作者和学生感情的桥梁。教师自己胸中燃起一团火,才能点燃全班学生那一片火,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辐射力。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动情之处,被文章中的“情”所感染,激起情感的涟漪,动情于心,才能“传之以情”,感动学生。

第二,上课时要倾注感情。对于教材中生动曲折的小说,意境深邃的诗歌,言近旨远的散文,扣人心弦的戏剧,不管是范读、讲解,还是提问,教师的语言必须饱含感情。有时如滔滔激流,直陈感受;有时似春雨润物,感人肺腑;有时慷慨激昂,催人猛醒;有时轻言细语,沁人心脾。这样,才能触发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比如范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能在教学中饱含感情进入角色,给学生以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如同亲耳听到革命先烈愿把牢底坐穿也不从狗洞爬出去的铿锵誓言;宁肯跳崖也不投降的气壮山河的呼喊,那么,真挚浓烈的情感将产生动人心弦的魅力,课文语言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符号了。文章中的激情被全部释放出来,人物形象被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进入教材所展现的情境中去,也就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第三,关爱学生。课无情不感人,人不笑不动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学会微笑,倾注情感。教师的微笑有着神奇的感染力,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的微笑也有强烈的号召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对学生多一些微笑,教学情感氛围就多一些愉快。微笑源自对学生的关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真挚感情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取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在教学中逐渐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启发教师对学生倾注深情而美好的期望。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积极的情感暗示,给学生会意的一笑、赞许的点头、肯定的激励、恰到好处的表扬等,这些情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动、震撼,在学习中启迪、向往。这种情感投入必将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例如,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可以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洋溢着爱和充满温情的笔触,与学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以正面表扬为主,肯定点滴成绩,艺术地提出中肯的建议,很受学生的欢迎,并能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扶花。”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感情的倾注,需要 “多情”的教师。这不是单纯的教学技巧问题,而是体现教育者的事业心、责任心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对语文教学缺乏感情,对教育对象冷若冰霜,那么其语文教学只能是“照不了人的月亮”。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