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迈克尔?度德威特动画作品中的东方情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迈克尔·度德威特的动画作品深受中国和日本艺术的启发,带着毛笔笔触的描绘和水墨色彩的运用成为他作品的标志性风格。本文从骨法用笔、水墨色彩、禅境表现三方面来阐释迈克尔·度德威特动画作品中的东方情愫,他的作品既活泼富禅趣,又在平淡中蕴藏浓厚的感情,他对东方传统文化“有”与“无”的调和、“空”与“静”的理解以动画短片的形式娓娓道来,却对我们现处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启迪。
[关键词] 迈克尔·度德威特;极简主义;东方水墨;笔法;禅境
迈克尔·度德威特生于荷兰,2000年凭借一部动画短片《父与女》将所有国际大奖尽揽囊中,而此时他仅年过50岁,只有拍摄三部电影的经验,其中一部是毕业作品,还有一部是试播片。他的作品有一种清晰的叙事逻辑,如果分析一下他的三部独立制作的电影《和尚与飞鱼》《父与女》和《幽幽茶香》,就会发现明显的相似之处。前两部作品都是存在主义的故事。第一部讲的是一个和尚追一条鱼;开始,他一心想要抓住它(但没有成功),后来,他悟出了他这种追寻的真正目的,并且和抓捕对象融为一体,获得了内心的宁静。第二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看着父亲乘船离去,再没有回来,此后就一直在苦苦企盼。她骑着自行车,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分别的地方,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在她生命的尽头,她终于又见到了她深爱的父亲。最后,她必须躺下来,放下现有的东西(她丢开了陪伴她一生的自行车,来到小船的残骸旁边)去达到她的目标,这与《和尚与飞鱼》最后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最为相似之处的是涉及深受东方书法艺术影响的艺术处理。迈克尔·度德威特对东方水墨画的空间感与生命力倾心不已,这也成为他的作品灵感来源。本文拟从骨法用笔、水墨色彩、禅境表现三方面来阐释迈克尔的东方情愫,旨在更为全面地挖掘其作品的深层含义,他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剧中人的意识和立场、进退和选择无不映照今人的悲喜与困惑。
一、关于骨法用笔
迈克尔·度德威特的作品简约清雅,每个镜头画面都像一幅东方水墨作品,简约中蕴涵了无限的力量和生命力。以《父与女》为例,整部片子全以铅笔与炭笔在纸上完成,作者的意念全赖“用笔”传达。虽然水墨画的笔法是“以线造型”,但它不仅仅包括线条艺术,还包含着“以意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指,以指运笔”的一系列作画行为。清代恽南田的《瓯香馆集》指出:“有笔有墨谓之画。”钱钟书先生《管锥篇·全齐文卷二十五》中说:“骨法,用笔是也。”“骨法”即“骨力”,依“骨力”用笔,实则用笔之法度。炭笔运用功能的特性上某些方面如同毛笔一样,可随腕力之运转而变化,有如苍劲之笔法,“寓神气于其间。炭笔行纸上,若以中锋运笔,成尖锐刻画之势,有如锋藏于纸背,其色黑如漆;以侧锋沿形体走势逐层迅速扫成,笔迹依纸面凹凸不平之肌理浑然而成,有如云烟气蒸滋润明洁之感;用侧锋以笔锋向下拖画,笔法艰涩,有如刀刻金石般之笔痕;若以橡皮当笔使,通过‘揉、擦、抹’之笔法,使其笔锋深藏不露……”故而使炭笔需讲求笔力,依“骨法”行笔。在《父与女》的分镜脚本中,为帮助奠定刮风场景的草图是迈克尔以炭笔中锋为影片绘制的第一幅木炭画,所使用的斜线笔力劲道,具有指引视觉的方向感及动势,虽然画面过于戏剧化,但它强化了木炭画技法在整部影片中的应用。而在中后场的背景中,迈克尔用木炭和铅笔画在纸上,木炭则是他用手指和手掌涂抹上去的,也正是这组隐藏笔锋的草图让他意识到应该怎样用阴影去强调戏剧化的氛围。片尾的两幕背景中大面积区域都覆盖着阴影,这样难得一见的处理方式使木炭画给人的联想似乎更宽广了些,令我们想起东方水墨画中的云烟露霭之山水,勾勒如苍藤古柏、峻石屈铁之笔法。
东方传统艺术“用笔”一则为“写形”,以“笔浑成形”;二则为“神致”,“意随笔出”。迈克尔镜头画面遵循由此自终的创作理念——极简主义,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这与东方传统艺术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书法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的抽象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一个从形到线、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结构和形式美。当然,线条的组织概括是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直接反映。同时,线的主观处理也是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迈克尔“力之所成”则“意之所至”:如在《父与女》片尾出现了一只海鸟——一只反嘴鹬。本来他想用这种海鸟组成一组有意思的镜头——20秒左右的——后来突然发现这样会转移观众对故事主线的注意力。最后确定下来的反嘴鹬的画稿:形象异常简洁,同传统的东方书法颇为神似。对形象感受的差异往往会在用线手法上有所不同,线成了思维的载体和抒感的手段。迈克尔创作的过程就是简化的过程:开始有许多想法,然后渐渐地去厘清脉络。
二、关于水墨色彩
在《和尚与飞鱼》和《父与女》两部影片中,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迈克尔·度德威特的风格特点。精致的轮廓线与从书法中汲取营养的艺术设计一脉相承,强调用光的简单有效。画面中没有任何无效的或与整体不协调的元素,因为整体风格倾向于最大限度地简化。如《父与女》就是一部几乎纯用单色的短片,背景类似淡彩画。为了使场景易于理解,背景元素固然很少,但其设计却极富创造力——在迈克尔的作品中,东方水墨色彩的运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墨的产生源于东方的文化精神与哲学底蕴。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道’之出口,淡乎无味”,“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等思想观点对后世艺术追求有着深远影响。墨为玄色,玄为阴;纸为白,白为阳;一阴一阳谓之道;玄色为五色之母,幽深玄妙,和“道”一样朴素,最接近玄化无言的“道”。色是现象之色,墨为本质之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色无色,正合中国美学关于表现宇宙生命精神的艺术理想,也合乎文人画家空灵淡远的美学追求。
东方水墨色彩的特点是要突破自然主义,这似乎是迈克尔的重要灵感来源。身处一个阳光灿烂、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却不惑于眼中之色,不为客观色彩所役使,而是以超然的智慧,选择黑白来演绎天地万物,以水墨画创造了独特、神奇、玄妙的色彩篇章,朴素无华却绚丽灿烂。在《父与女》接近单色的画面中,色彩是事先调整好的,防止在同一场景中出现不合适的变化——通过这个色彩设计可以看出,用到的颜色并不多,但这些颜色产生的视觉效果却丰富饱满。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夫阴阳陶蒸,万物错布。玄化无言,神功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清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纟卒。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这清楚地表明了水墨画的用色方式——不求“以色貌色”的形似,而是舍去现象而直抵物象本体,追求生命内蕴的精神。迈克尔绘制的水墨画面在攫取本质的基础上,以墨色呈现“多彩绚丽”之貌,正所谓大巧若拙,大匠不雕,饰极返素。
三、关于禅境表现
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影片《父与女》的理念是极简主义,简洁原则贯穿了影片始终。传统东方世界重视“空”与“静”,东方书法中的笔墨线条与周围留白空间散发出的力量与生命带给迈克尔巨大的震撼。东方水墨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一些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确切地说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东方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
至于创作《父与女》,迈克尔当初曾自问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冀望,一种既美丽又令人感到痛楚的深沉情感,一种深切的渴望,一种企求。在创意之初,迈克尔认为最动人的一个想法是:首先是分离,之后为相聚,这也成了故事的主要架构。当他驾车行驶在荷兰中部广阔的平原上,放眼望去尽是平地,视线最后无可避免地落在远处的地平线上,这种感觉决定了他在影片中带入故乡这种宽广的空间感,而影片的相关细节则一一涌现:剧中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如何运用自然景象与季节变换来烘托剧情等等。整个故事与人有关,讲述了个人的生活历程,也因此该片得到了观众罕见的情感回应。“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绘画有丰满的色相达到最高心灵境界,所谓禅境的表现,种种境层,以此为归宿。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父与女》临近尾声的一个场景,已成为老妇人的女孩,在躺在船上之前,想把她的自行车立起来,但自行车却总是倒下来,她试了几次,最后丢下它不管了——对她来说,生命已经结束了,她远离了物质的东西。她已经走过了某一阶段……这正如中国人对于空间和生命的态度,不是正视的抗衡,紧张的对立,而是纵身大化,与物推移。中国诗中所常用的如往复、来回、周而复始、无往不复,正描绘出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花未全开月未圆”,有与无,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互为相灭。
四、结 语
人是悬挂于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文化动物,文化是律动着的人类生命之流。东方文化认为有无之间互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无时随性,有时惜福,人生便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迈克尔·度德威特似乎深谙此理,因而他笔下的女孩、和尚和茶粒无论如何痴迷忙碌,寻寻觅觅,终究是“尘沙聚会偶然成,蝶乱蜂忙无限情;同是劫灰过往客,枉从得失计输赢。”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西方人,以其独特视角来诠释对东方传统世界的情愫尤其弥足珍贵。歌德的诗剧《浮士德》里曾说过:“去了解有哪些力量,使这个世界变为整体。”宋人戴复古《世事》“野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之句,对于领会世事有无穷境界,山外有山,水外有水,自然余情萦绕不断。中国古人对穷极天地之本源的愿望所激发的宇宙思想,包含着专注于人世间的情深一往的梦想,这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去了解这一切是人类的古老梦想,是诗人和思想家的梦想。” 博尔赫斯说:“东方总是使西方人神魂颠倒。”同理,西方也使东方人神魂颠倒,这样的情况也许是人类为寻求共同的梦想而形成的吧。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奥利维耶·科特.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幕后·手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
[3] [法]J·J·德鲁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陈春娱(1975— ),女,广东茂名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造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