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搜集 灵活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搜集 灵活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搜集和运用课外资料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常用手段。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可以补充文本的空白点,促进内容的理解;可以链接课内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资料搜集的目的不明确,为了搜集而搜集;缺乏方法的指导,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不明显等。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灵活有效搜集并利用好课外资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适度而不过度

课外资料搜集要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抓住重点,注意适度,防止过度现象。所谓过度,主要指以下三点:

1. 搜集资料变成形式化的作业。不可否认,搜集资料作为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学习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有的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布置每次习题训练和习作时都要求搜集资料。这样,虽然对拓宽学生知识空间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形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搜集资料变成每天课前或课后的例行作业,就极易造成学生的应付心理,难免敷衍了事。

2. 搜集任务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小学生的知识范围是有限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所要完成的任务超出了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学生必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如教学《军神》,布置学生搜集一生的丰功伟绩。完成这样的搜集任务对于一个成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何况是小学生。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一些学生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完成一般的搜集任务,教师就要适当放低要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倡资源共享。

3. 搜集的资料偏离了文本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搜集资料,最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课”,也就是说,搜集是因为“这一课”的学习需要。但有的教师布置的搜集任务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超出了文本的学习范畴,对促进课文的学习意义不大。比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按理说是要通过学习课文的生动描述,感受互联网的“奇妙”,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但有的教师却让学生搜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偏离了“这一课”教学的航标。

二、求精而不求全

就学习一篇文章而言,可以搜集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作者资料、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等多角度进行搜集。面对众多信息,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十分重要,要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搜集。

1. 在课文的空白点布置搜集。空白点指课文中没有描写,而对课文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内容。比如,《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课文并没有《本草纲目》的介绍,这就是一个空白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成就,全书近200万字,52卷,一共记载1892味药,附方一万一千余个,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有了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在内容的争议点布置搜集。《艾滋病小斗士》中描写到: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学生对“恩科西上学居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产生争议: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学生和家长们对艾滋病患者充满歧视、偏见,甚至有学生认为他们没有人性;而部分学生认为艾滋病很可怕,引起轩然大波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让学生交流事先搜集到的“艾滋病介绍”和“艾滋病患者图片”。学生结合课文的描写,懂得了在南非艾滋病患者多、发病速度快,属不治之症。资料的引入,学生了解了艾滋病,也就更容易理解这一场“轩然大波”是情理之中的事,是在所难免的。

3. 依从文本的特点布置搜集。一篇课文可教学的点很多,需要教师斟酌、取舍,从而确定明确的教学内容。同理,教师布置搜集资料任务时,也应从切合最主要教学内容的角度加以审视。如《杨氏之子》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独有的样式及课文表现出的杨氏之子的言语智慧,就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搜集几个小故事——形式上是精短的文言文、内容上是表现言语智慧的。这就明确了资料搜集的方向。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搜集的《钟氏之子》及《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很好地补充、丰富了《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了文言文独有特点,领略了机智、诙谐的语言魅力。

三、多样而不单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查寻资料成了最便捷,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所以,一提到资料的搜集,学生便会马上想到上网查找,较少使用其他方法。我们不能否认网络查寻的便捷,但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利用资料书查阅、实地观察、采访搜集等其他方法进行搜集资料的能力。为了指导学生完成一篇描写家乡廊桥的习作,我就采用如下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指导。

1. 查阅资料。让学生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廊桥遗韵》。此书详细地介绍了家乡廊桥的建造历史,分布状况,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对学生完成习作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查阅资料图书”搜集资料的能力。

2. 实地观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离校园最近的“大宝桥”。通过实地观察,学生笔下的廊桥就显得生动具体,请看一位学生对廊桥桥壁的描写:缕缕阳光斜射入桥面,我才注意到桥两边木壁上有许多镂空的图案:宝瓶、蒲扇、芭蕉、葫芦……阳光穿过,将这些图案映在桥面上,形状各异,活灵活现。从各个“窗子”向外看去,是一幅幅清丽的山水画。阳光照耀下,山更青,水更绿,溪畔丛丛簇簇的杜鹃花显得更加娇艳了。

3. 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是一项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但需要事先做好准备。有学生提出这座古老的廊桥为什么叫“大宝桥”呢?我让学生深入调查采访,给学生推荐采访的对象。学生采访后,在作文中写道:相传当年桥建成后,风水先生算到有一日会有一手举黄旗,从桥上经过的人,那人与桥有缘。于是,村民们轮流在桥上守候。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农民,手持黄旗从桥上走过。村民们十分高兴,盛情款待他,并以此人名字命名了这座桥——大宝桥。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我并不知道,但由此可见村民的纯朴与实在。这段故事不与鬼怪狐仙,才子佳人相联系,传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纯朴、憨厚的农人。我真羡慕传说中的大宝,很多名人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这个带着俗气的名字却流传下来,真是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