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尚圈”的经济学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炼过钢、困难时期吃过糠、文化革命扛过枪、改革开放留过洋,是我的真实写照。我这段经历,不是一种折磨,也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活积累,它让我直接触摸和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今后研究中国经济提供了借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小会议室里,经济学家吕政与《经济》记者侃侃而谈。在接受采访的整个过程里,他始终面带微笑,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平易近人,是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真知源自实践
1945年7月,吕政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里。与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是他的愿望。正是源自这种朴素的想法,对于知识,吕政如饥似渴:“中学时代,除了课本的知识,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和解放后的小说,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而这些课外知识,奠定了我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架构,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性格,这对我今后的人生选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学习,课外时间干农活也是这些农村孩子的必修课。“现在城里的孩子肯定无法体会到这种感觉,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我对整个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有了最感性的认识,这种实践基础,可以让我更加切合实际地去研究中国的经济。”吕政深情地回忆说。
大学毕业后的吕政,被分配到南京农场锻炼了一年多。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到军队虽然是那个时代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对于学哲学社会科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是浪费青春和虚度年华,而是十分有益的磨练。一年多艰苦的农业劳动,耕田、插秧、收割、抗洪、修堤,使我真正体会到农业劳动和农民的辛苦。除了干农活外,我还在连、排长的指挥下,进行操练、打靶、值勤、站岗、夜行军等军事训练,培养了刚出校园大学生的军事素养以及遵守纪律、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有助于克服青年学生自由散漫、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的缺点。”
1970年2月,吕政结束部队农场锻炼,被分配到北京从事军需工业生产技术管理和企业技术革新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成为吕政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工作性质与大学学过的专业差别很大,即从社会科学转向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工作任务的压力,迫使吕政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工业生产、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军需工业战线八年多的实际工作,使得吕政对工业经济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方面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也为他在1978年报考工业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初到北京的那一个月,还是很痛苦的。”吕政对记者说:“虽然说从事的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也要了解工厂是如何运作的,但是我对于一些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不懂,这就很痛苦。后来我慢慢摸索了解这些工业生产的过程,包括怎么炼铁炼钢,怎样做成机器,枪炮怎么拆卸等等,都在工厂第一线看,了解之后,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从业30多年来,吕政的脚步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对我国几百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做过实地考察,在吕政看来,他研究的应用经济和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研究领域。专业特点决定了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必须熟悉实际情况,具有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系统地专业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仅仅从书本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出了校门就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缺乏做实际经济工作的阅历和经验,他的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缺陷的。
“我所的老所长马洪、蒋一苇同志既是著名的学者,又具有从事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做出杰出的理论贡献。所以到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以后,我始终以老一代学者为榜样,坚持深入实际,不间断地到工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我在工业经济理论研究上有所收获,与1970年以来坚持深入实际和理论联系实际分不开的。”在交谈的过程中,吕政始终在强调实践对于一个经济学者的重要性。
研究中倾注感情
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吕政面对很多选择:“当时我们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所以选择空间就很大,可以到政府去做公务员,也可以到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也可以到党的宣传部门,可以选择高等院校,或者回到军队去。但是,我很了解自己,我的爱好是做研究,喜欢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去保持这种思想的独立性,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最终还是选择留在社科院工业所。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机会可以调出去,但是我都留下了,这与我的爱好、兴趣和价值取向有关系。”
吕政告诉《经济》记者,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脚踏实地的进取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与此同时,吕政年轻时在军需部门工作的经历,也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影响。时至今日,他还担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身上存有浓浓的军事工业情节,作为经济学家,缘何对此情有独钟,吕政给出了记者这样的解释:“军事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发达的军事工业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经济上去了,国防现代化自然就能实现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国防现代化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但有了钱仍然买不来国防现代化,因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人家不卖给你。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丝毫也不能放松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我对军事工业有兴趣,关注和研究军事工业,加快我国军事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研究工业经济的学者的重要职责。”
面对现在的产业机构调整,作为工业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他始终保持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而中国要实现从工业生产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作为国家的政策导向,必须坚持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只能依靠科技创新才有可能获取超额利润。
在面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吕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保持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扩大了就业,而且实现了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目前的产业升级是否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要逐步萎缩或转移出去?
在吕政看来,从名义工资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私营企业2010年工人平均工资约20700元,月平均1725元,相当于265美元。这种工资水平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与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相比较,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要高出一倍以上,却没有出现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大批转移到越南、印度的情况。这是因为我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工业配套能力、产业链的完整性、制造业工人素质、生产经营规模以及国内市场容量等因素,仍然优于这些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国家的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并将继续保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日本、韩国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共同点是当资源性产品、劳动工资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和国际竞争力。区别在于我国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还要继续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高亦成、低亦就”的产业结构。
同时,面对目前发展遭遇瓶颈的民营企业,吕政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民营企业转型必须克服小农经济的历史局限性。”
国外有一位学者曾经专门研究过华人家族企业的组织形态,得出的结论是华人企业普遍做不大,大多集中在服装、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究其原因,是由于华人家族企业对家族以外的成员缺乏信任机制,产权结构局限于以血缘和裙带关系为依托,缺乏社会资本向企业集中的机制;华人企业的不同所有者、经营者缺乏按契约和规则合作共事的文化传统,缺乏资本集中所要求的按契约办事的人际关系的凝聚力。因此限制了企业向有机构成高、资本社会化的制造业大企业的转变。
对于国情的了解,让吕政在工作中注入了浓浓的人情味。在研究工作中,他也总是能够基于最实际的认识,做出最理智的分析和解释。
时尚的“多面手”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吕政不但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文史素养。在他看来,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是从事经济研究,但同时也爱好文学和历史。社会科学虽然门类很多,但作为一门大学科,经济学与史学、文学都是相通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知识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你触类旁通和理解社会。文学的功底对于写好经济学的论文至关重要。“我认为古文的基础不好,很难写出精练的现代经济学文章。经济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学习历史、熟悉历史,有助于理解今天的经济问题。作为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在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精和深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多学一些文史哲知识。”
与此同时,吕政还担任着《精品购物指南》的社长。提及这个头衔,吕政显得非常的谦虚。他一再地向《经济》记者强调,自己是门外汉,对于时尚的东西都不懂,不是一个懂得时尚的经济学家。但记者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他对于时尚的理解,显然超出一个普通的经济学者的能力范畴。
他说:“从事时尚方面的工作,对于思维的要求是形象且感性的,而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则要求思维是理性和抽象的,从事不同的行业,也会督促我学习更多的知识。”
由于工作的需要,吕政也会经常翻阅时尚类的杂志期刊,捕捉时尚消费的动态和趋势,更多地去了解时尚消费市场的第一线。“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要求扩大消费,调节消费和积累的关系。通过这样的一份工作,我了解到了老百姓有什么样的消费需求,有钱人有什么样的消费需求。找到了不同的层次之间不同的消费群体,也就找到了中国扩大消费的切入点。我也对中国城市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既然要做《精品购物指南》的工作,完全不懂也不行。”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著名学者,当记者要求他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建议时,他表示:“作为经济理论工作者,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国家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如何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
同时,他又谦虚地强调:“追求理论创新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天职。理论研究不应当做重复劳动。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只能代表过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学者每做一个研究课题,每写一篇文章,都必须研究和回答新问题。”
吕政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理事长;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
1945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
1963.9-1968.8 合肥师范学院学生。
1968.9-1970.1 农场锻炼。
1970.2-1978.9 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工作。
1978.10-198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硕士研究生。
1981.10-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
其中,1987.3-1988.7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1994年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