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节外生枝 彰显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节外生枝 彰显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许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因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且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学习活动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非预设生成”。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智慧与创造力的最佳体现,教师如果引导得当,会使教学更富有灵性。

二、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1:(课堂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古老的定理,古老是因为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数形结合的代表,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桥梁。

生1:我知道,是勾股定理。

生2:a2+b2=c2,它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生3:这个定理相传是古代一个叫商高的学者发现的。

学生的小声议论,使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与预先设计好的精心提问一下子全泡汤了。此时,有些不自然的我赶紧掩盖住自己的情绪,略带兴奋地说:“对,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的就是勾股定理,那现在请知道勾股定理的同学举一下手。”

结果全班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接着我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从书上看来的?”学生答道。“那么你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我接着问。“不知道。”

这时我及时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肯定,可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得出的,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方案来验证结论?”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点评:面对学生已经预习勾股定理这一始料未及的情况,如果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教学否定了事实,是对学生活力生成的阻碍、压抑。

教学片段2:(拼图验证)

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通过讨论学生很快验证了勾股定理:由面积计算可得(a+b)2=4(―ab)+c2,展

开得a2+2ab+b2=2ab+c2化简得a2+b2=c2。

当我正准备过渡到第二环节时,生1:“老师,把直角三角形翻转一下,也可验证勾股定理。”于是我请他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写上了验证过程:由面积计算可得c2=4(―ab)+(b-a)2展开得c2=2ab+b2-2ab+a2化简得c2=a2+b2。

生2:“还可以这样拼。”有一个女学生清脆的声音在教室响起,为不影响她的积极性,于是,我又请她上来。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就可以验证。”她也写上了验证过程。

此时,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可班内这阵势、这气氛,真使我无法转向第二个环节。我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好机会吗?于是,我顺水推舟:“还有别的拼法吗?”

同学们还在热烈地探索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不知谁叫了一声“下课了!”我看了一下手表,已超过5分多钟了……于是,我赶紧“急刹车”,鼓励一番后说:“勾股定理到目前为止已有400多种验证方法,我们本节课探索的只是几种方法,而我国是发现勾股定理最早的国家之一。”

“勾股定理真有趣!”

“我国的古人真棒!”

点评:这的确是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教师原本准备先探索、再验证勾股定理,接着巩固应用。谁知学生却发现了许多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让教师始料不及,可贵的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围绕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探究。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案例反思

1.精心备课,充分预设

在第一个教学片段的课堂引入部分,如果考虑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就可预设一系列有效的课堂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不是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新课程改革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障;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2.尊重学生,善对生成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学习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都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两者联系密切,可以说:没有“预设生成”就不会有有意义的“非预设生成”。在努力地促进预设生成的同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及时地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它绽放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边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