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语文课堂的境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语文课堂的境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就是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课堂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点燃激情——尽展语言之魅力

我曾听过《我有一个梦想》示范课,授课老师相继抛出这样三个问题:(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怎么样的?(2)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想呢?(3)马丁·路德·金打算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梦想?这是一篇感情非常丰富的文章,但整个课堂中感觉不到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课堂在悄无声息的沉默分析中结束了。这节课使我陷入了深思:问题设计紧扣课文,思路清晰,为什么就不能达到学生、老师和作者三者之间情感的共鸣呢?思忖再三,发现是老师设计的问题理性太浓,感性太弱。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文本,被老师理科式的条分缕析折腾得支离破碎,语文课堂就成了只是单纯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整个课堂,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没有学生与文本的深入交流,整节课就只有老师干巴巴的分析。这次经历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师生一起逐字逐句走进文本,品味、领悟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情感,用心去和作者交流,才能使语文课堂有生命有活力。

二、放飞心灵——让课堂焕发光彩

教学时,老师人情入境的导入,顿时就把学生带人浓郁的情景场景之中了,这对学生进入文本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学习《古都的秋》时,让学生回味《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句描写春天的名句;在如学习《再别康桥》时,细细揣摩徐志摩先生的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可见夏天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所以漫步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那么,多姿多彩的秋天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有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读到的是壮丽。有人登高望远,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在秋日里徘徊,耳目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想到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一场秋雨过后,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既温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对当天学习的秋景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记,达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平凡为神奇的境界,同时还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也让语文课堂焕发了更多的光彩。

三、自主探究——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平时,我们总不放心学生,上课讲,自习讲,课后还讲,长期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许多教师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后来,课题学校的冀老师接受了“少教多学”的新理念后,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一个叫赵妍的同学,主讲苏轼的《新城道中》那节课,她讲出了“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言间断雨声”中“东风”的善解人意,以及“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太阳和云朵的神采奕奕”;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分析了诗人的山行之乐。看到她从容不迫、井井有条的讲解,我真正理解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内涵。尽管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因此,教师应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舞台,为他们松绑,减负,也为我们教师自己松绑,减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四、精彩点评——彰显人为精神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上的点评和其他科目课堂的教师点评不一样,不能使用单调乏味的“很好”、“太好了”、“你真棒”,语文课上的点评应体现它独特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给出富有情感和语文味的点评,一定会使我们单调无味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潮。在听《散步》一课时,教师让大家回顾家中类似散步这样动人的细小的事。一位女生很动情地说到小时候,妈妈把自己冰冷的脚捂在胸口的事,使得师生听得都很感动,教师也评得很到位:“某某同学在她人生的岁月中把刻在记忆深处的温暖往事告诉大家,情之所至,才会如此令人感动,让大家为她鼓掌!”此处的点评如果用“很好”,只怕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因其动情的讲述而给在场的所有人带来的感动。

五、小结独特——效果意犹未尽

小结的语言设计得好,能留下意犹未尽的效果,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印象深刻的是一老师上的《杨修之死》,结束语是这样的:“文章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若用功利的目光审视杨修,他的举止无意是自取灭亡。然而在杨修身上,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个性飞扬,什么是君子坦荡。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思索也许永远不会停止,相信我们都会渐次成长为一个昂首站立的人!”这段结束语充盈着教师自己对杨修及文本独到的见解,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他以个人深厚的文字底蕴,满怀激情地对学生述说了他自己对人物真实的情感体察。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