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儿手足口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212-01

【摘要】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有增多趋势,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防控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者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B组2、5、13型,以及71型均为常见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该病的潜伏期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多数突然起病,在发病期间会在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出现皮疹,多在手掌、手指屈侧、脚掌、脚趾屈侧,为红色丘疹或水疱,水疱为白色,周边有红晕,成离心性分布,黄豆或米粒样大小。口腔粘膜皮疹多在软腭、硬腭、舌尖、颊粘膜上,为红色丘疹或小溃疡,个别患儿还可在悬雍垂、咽后壁出现。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大部分患儿无明显不适,多在家长发现皮疹后就诊,部分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还伴随着咽痛、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等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在1周内痊愈,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神经性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疾病的传播方式

该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本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尤以≤3岁发病率高。由于本病的传播途径是咽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产生的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通过污染食物、衣物、患者唾液、疱液、粪便污染的手、日常用品、玩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还有污染的公共游泳池、医疗器械的交叉传染;尤其容易在入托儿童之间流行。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发病。

【防控】

由于个别患儿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故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剧烈呕吐、头痛、嗜睡时应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治疗的同时应配合医生做好防控及护理工作。

消毒隔离 首先将患儿隔离,一般患儿至少留在家中2周,直至热度、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等用品应彻底消毒。因肠道病毒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抗乙醚、乙醇、煤酚皂液等一般消毒剂,耐低温、耐酸、对氧化剂却非常敏感,也可被甲醛、酚、放射线灭活,所以家长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餐具进行高温消毒,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患儿居住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居室内人员不宜过多,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每晚可用乳酸熏蒸进行消毒。

口腔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清水漱口。

休息及饮食 患儿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患儿会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流质饮食,禁食刺激食物。

患儿衣物、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个人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嗮衣被。

参考文献

[1]郑新杰,刘芳,王凝,等. 手足口病187例分析[J]. 临床医学,2011,31(5):107-108.

[2]张雪睿,王玲.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317-3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 2010.

[4]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05.

[5]李志芳.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体会[J]. 河北医药,2011,33(14):2187-2188.